乡村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遵循“理论建构—实践模式—实践特征”的研究思路,探讨乡村节庆类非遗的旅游实践。结果表明,乡村节庆类非遗旅游实践可从实践模式和实践特征切入分析,是节庆旅游场域人—人互动、人—地互动、人—地—业互动的产物;乡村节庆类非遗旅游的实践模式分为本土化实践模式和跨地化实践模式,其中跨地化实践模式分为流动型、异地型、全球型三种;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媒介地理学理论、赋权理论等阐述互动关系的理论,明晰了乡村节庆类非遗旅游的实践特征,即人—人互动构建秩序、人—地互动塑造节庆旅游空间、人—地—业互动重构地方性。
<<
李亚娟: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节庆。
欧阳辰星: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节庆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