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北京市民对食品安全的风险危害性和发生可能性的定位均很高,目前公众风险感知最为强烈的是“假冒食品”的风险。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普遍表示关注,对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知晓度较高,对“假冒食品”和“食品变质过期”的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的掌握程度。种种迹象表明,至少在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中,风险的感知和实际分配已经表现出与传统社会分层不尽相...
从风险感知视角探讨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而本章之所以选择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因为这些地区是集贫困、落后等多种问题于一体的地区,少数民族种类繁多、民族关系复杂,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下,乡村治理难度较大:一方面,以传统权威、乡规民约为主的“人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与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的社会风险大量存在,...
进入21世纪以来,“风险”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人们在忧心风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多危害之时,还从多重视角探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机制。正是由于当今社会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多,各级政府已充分意识到风险社会给基层政府治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种冲击和挑战在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的西部农村虽然相对滞后,但随着西部大开发...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基于风险感知理论框架提出男性流动人口HIV/AIDS风险感知模型,运用列联表分析和序次回归分析解读不同风险行为的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男性流动人口主要存在商业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两类风险,其中商业性行为参与频率越高,风险感知越强;而同性性行为参与频率越高,风险感知越弱。风险参与、保护措施、性伴侣数量以及受教育水平等是风险感知的主要影...
公众对核电站往往表现出较高的风险感知。本文试图从风险信息视角探究影响公众核电站风险感知的因素。本文选取位于我国山东省海阳市的海阳核电站建设为实证研究背景,并对海阳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展开调研。基于防护性行为决策模型(PADM),从风险信息视角构建了一个影响因素模型用来研究公众的核风险感知。研究发现:公众依赖传统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核电站建设信息的程度越高,其感知到的...
诸多社会冲突事件的发生,存在着“政府决策-风险感知-应对行为-社会冲突”的因果链条。已有研究表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但针对其中影响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当前社会稳定问题为背景,基于集体行为视角构建概念模型并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进而对“风险感知-应对行为”影响路径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社会稳定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雾霾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性风险,急需与之相匹配的风险治理能力。准确测度公众感知雾霾风险的心理特征是推进雾霾风险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基于全国12个城市雾霾风险情境的调研数据,评价公众的雾霾风险感知等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公众的雾霾风险感知普遍较高,表现在熟悉程度和可控制程度偏低,风险威胁程度较高,心理情绪趋于负面。公众在雾霾风险治理...
现代社会中各种形式的谣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运用多学科的视角,从信任、信息、风险感知三方面,探讨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面前,公众谣言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初步发现,在互联网时代中,公众信任感与风险感知对公众谣言接受度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群体信息关注度虽未对公众谣言接受度产生直接影响,但通过风险感知正向...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