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辛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辖境的南部,北邻涡阳县,东靠蒙城县,南至淮南市的凤台县、阜阳市的颍上县,西接阜阳市的颍东区和太和县,属于亳州市。县辖23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3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面积2005平方公里。过去一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年度脱贫任务。3.9万人脱贫、82个村出列,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和省际交叉考核,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效经受住了检验。着力夯实了精准脱贫的坚实基础,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脱贫措施,更加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县上下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脱贫摘帽当作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以“贫困不除愧对群众、帽子不摘寝食难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挂图作战,合力攻坚,决战决胜。2019年4月29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入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围绕攻克“三个堡垒”,对未脱贫户每户新增1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对3871户边缘户、2754户脱贫监测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投入8.3亿元,实施13大类700个扶贫项目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百千万”工程。加大就业扶持力度,59976名有务工需求的贫困人员全部就业,全省“就业扶贫行动日”活动在我县举行。积极推动灾后恢复,依托“深贫保”“防贫保”,为贫困户落实理赔资金1520万元。大力推动消费扶贫,销售扶贫产品2.46亿元。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剩余430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收官答卷。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聚焦农业农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富裕、文明、整洁新生活。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合涉农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实现资产收益3000万元。推进扶贫车间向幸福车间转型,完善培训、文体、救助和矛盾调节功能,努力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加工厂”。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开展“四季”消费活动,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继续推进“三奖评”、移风易俗、孝心养老工作,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扩大优质、优势作物种植规模,发展优质水稻140万亩,中草药稳定在13万亩,蔬菜订单种植3500亩。持续推进“泰来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完成绿色产品标识注册3个。推广保护性耕作35万亩,高标准建设水稻、中草药、蔬菜示范园区10个,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维修加固引嫩工程,建设农田排涝设施,增强抵御灾害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复垦项目,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设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业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启动嫩双公路泰来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改建农村公路71.3公里,改造危桥8座,实施道路安防工程100公里。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曙光村西岗子屯新址规划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文明实践中心、人民幸福生活的升级版。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加大“三资”治理力度,持续抓好“清化收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土地托管经营服务改革试点,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增家庭农场50个,新建股份制合作社10个。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金融支持。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按照“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则,有序实施空心屯撤并,结合国土综合整治进行土地整理,探索将农村边角废地整理复垦,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黑龙江承担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做出泰来贡献。
聚焦乡村振兴,奋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财政投入、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重点监测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及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扶贫政策,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继续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规范管理公益岗位,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解决弱劳力、半劳力等困难家庭就业问题。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突出产业、就业“两业”带动,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着力构建防范返贫长效机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小麦生产整建制乡镇1个、单品种万亩示范片22个、千亩示范方21个,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牌粮115万亩。围绕“产业强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科学编制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城北果蔬、望疃优质粮食、巩店中药材、永兴循环经济、王人现代农业、马店孜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园提质增效。大力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以猪、牛、羊、肉鸽、食用菌、山核桃、果蔬、稻渔等八大产业为重点,抓好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农业利益联结机制,新增土地流转2万亩,发展蔬菜种植34万亩、药材种植10.7万亩、设施农业15.5万亩。加快实施“旱改水”项目,发展稻渔养殖基地1.5万亩。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3家、示范家庭农场14家。加强高标准储粮仓建设,提升粮食收储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建、改建为农服务中心2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机作业托管服务面积占比均达95%以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10个,实施农村改厕8000户以上。建设“四好农村路”161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2座,提升安全饮水工程62处,改造农网线路862公里。完善农村公交运营机制,推进城乡公交全覆盖。加快引江济淮利辛段清水廊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北凤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7.2公里,加固堤防14.3公里。推进小型涵闸建设,更新改造涵闸、泵站8座,加固涵闸15座。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加大耕地保护例行督察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00人。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增绿行动,创建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3个。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促进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统一。
(来源:利辛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