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县名源于地名“李店”,元设李店文州元帅府,后改“李”为“礼”,直至明朝才正式定名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长江二级支流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面积4299.92平方公里,人口52.10万人(2010年),辖15镇14乡,568个行政村。2020年11月21日正式退出贫困县。
(一)扶贫情况
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4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1万人,累计减贫14.2万人,累计退出贫困村270个,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2.32%降低到2019年底的2.50%。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礼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注重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制度激励作用,研究制定了《礼县“一扶一带”产业扶贫奖补暂行办法》,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有了保障。礼县精心培育了以苹果、核桃、花椒、中药材、辣椒、畜牧养殖为主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这些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挑起了礼县群众增收致富的“大梁”。
礼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货币化安置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完善搬迁群众后续脱贫措施,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十三五”期间,礼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70户66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4户6129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在安置点建成幼儿园5所、便民服务中心4处、扶贫车间7个,设立公益性岗位360个,有1人及以上就业家庭1246户,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户均1人以上稳定就业,各安置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均已建成投用。
礼县是劳务大县。近年来,礼县先后组建各类劳务中介机构35个,发展劳务经纪人3568人,打造了“礼贤妹”“礼贤大嫂”等全国知名劳务品牌。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礼县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就业扶贫,礼县制定了《礼县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生活费补助办法》等政策,对未脱贫人口、已脱贫人口和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进行差异化、阶梯式奖补,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务工增收。同时,县内经营主体复工复产、项目建设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就可领取就业补贴,这一系列就业扶贫奖补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务工创业热情。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礼县雷坝镇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思路,借力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途径,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收益的模式,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的方式,积极推动油橄榄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在坪头、蒲陈河谷地带高标准栽植油橄榄800亩,长势喜人。
为进一步扩大油橄榄栽植面积,雷坝镇围绕产业总体发展思路,科学布局,统筹谋划,积极探索撂荒山地的高效开发,依托“大户流转土地”的方式,抢抓秋季栽植的黄金节点,积极在蒲陈、关西等水土光热适宜的撂荒山地栽植油橄榄,初步计划完成1500亩栽植面积,力争在全年建成2300亩的油橄榄产业带,努力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引擎”,目前正在抢抓时机栽植之中。
下一步,雷坝镇将按照全市特色经济林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立足全镇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科学制定完善倍增计划,压茬推进油橄榄栽植工作,争取以油橄榄产业的高效发展为示范,进一步推进全镇特色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确保全镇在产业富镇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来源:礼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