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凤山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南麓,东与东兰县毗邻,南连巴马瑶族自治县,北倚天峨县,西与百色市的凌云、乐业两县接壤,是个内陆县份。该县辖8乡1镇,96个行政村,2个社区。到2009年底,总人口21.5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系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全县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49389人降至2636人,贫困发生率从25.73%降至1.46%,贫困村脱贫率77.94%。2020年5月11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精准发力、苦干实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新增脱贫人口2886户12208人,19个村摘帽出列。4年来累计脱贫11256户48248人,53个贫困村出列。全县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49389人降至2636人,贫困发生率从25.73%降至1.46%,贫困村脱贫率77.94%。县级“九有一低”脱贫摘帽指标全部达到中央和自治区核验标准。
“四大战役”取得明显成效。住房保障方面,2019年,完成危房改造346户,门窗修缮542户,投入资金2190万元,解决了3374人住房问题。201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8283.6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15户。农户住房安全等级为B级及以上等级住房的农户48566户,占全县农户总数48779户的99.5%。医疗保障方面,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贫困人口患病治疗费用报销比例逐年提高,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0.99%,29种特殊慢性病贫困患者门诊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2.26%。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做到应签尽签,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100%。义务教育保障方面,严格按照“双线四包”工作思路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县累计劝返辍学学生134人,贫困户家庭无辍学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7%,达到自治区94%以上的要求标准。几年来,累计资助学生19.4万人次,发放各种补助资金2.17亿元;发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6000多万元,受益人数8500多人次。2019年,凤山县学生资助中心被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和广西教育厅评为“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突出贡献单位”。饮水安全保障方面,2019年度新建和改扩建集中供水工程157处,家庭水柜928座,家庭水柜加盖改造5869座,完成投资9189万元。几年来,累计投资2.2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建成家庭水柜5583座,总容量33.5万立方米;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34处,面上管网改造项目18处。截至2019年底,全县48799户农户饮水安全100%达标,正常运行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738处,集中受益农村人口16.38万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扎实推进。我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2589户12070人,全部采用县城集中安置的方式进行搬迁,分别安置在弄琅、盈通物流园和思源社区3个安置点。截止2019年9月,已100%完成入住。我们加快完善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成立安置区管理机构,组建移民就业、金融、物业、党群综合、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同步建设有教育、医疗、创业就业、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后续扶持管理和服务水平日臻完善。目前,易地扶贫搬迁户有劳动能力家庭2577户,实现一人以上就业2577户,达到了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户均1人及以上人员就业的目标要求。
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优化发展。我县按照“优先保兜底、确保全覆盖、推动多元化、增强稳定性”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原则,多措并举强抓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截至目前,通过购买出租门面、参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林下养殖等形式实现全方位发展。2019年,全县98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100%达到4万元以上。
东西扶贫协作成效明显。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对接机制,年内实现多次互访,召开多次扶贫协作对接会,互派领导干部进行挂职交流合作。深圳龙华区龙华街道、民治街道、福城街道等3个街道与凤山9个乡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实现全县乡镇结对帮扶率100%;龙华区45个村企和社会组织与我县39个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2019年,获得深圳市帮扶资金6569万元,中国一汽集团帮扶资金1621万元,所有这些帮扶资金全部用于教育扶贫、医疗卫生、产业扶贫、人才培训、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等16个项目,项目惠及全县68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受益贫困户10589户44137人。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加快实施县城区提升改造。实施城区智慧停车系统、部分道路白改黑、城区水环境治理等城市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县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改造工程、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配套污水管网工程等3个市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加大投入,加强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维护,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全面完成东、南进城大道和县城区白改黑项目建设。推进巴烈片区开发建设,拉大县城框架,完善思源社区配套设施,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力争完成578套的新增改造工作。
深入推进“五村”建设。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宜居幸福指数,按照“村居环境好,设施配套化,美化亮化档次提升”的要求打造“生态村”,实现生态村全覆盖,生态乡(镇)全覆盖;按照“经济发展好,产业特色化,人均收入提升”的要求打造“产业村”,实现农村产业覆盖率达到90%以上;按照“文明风尚好,农民知识化,文化氛围提升”的要求打造“文化村”,实现文化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按照“民主法治好,治理制度化,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的要求打造“平安村”,实现平安村全覆盖。按照“综合发展好,服务民生化,村民幸福指数提升”打造“幸福村”,具体要达到基层组织好、经济发展好(产业)、村居环境好(生态)、文明风尚好(文体)、民主法治好(平安)、社会保障好六个方面条件,实现幸福村覆盖率达到20%以上。
(来源:凤山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