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广西北部,枝柳、岔罗铁路和20251省道过境。辖7个镇4个乡,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东门镇,行政区域面积2658平方公里。2011年末人口37.61万,其中乡镇人口33.6万。2016年全年实现脱贫1.7万人,贫困人口下降至8.32万人。2020年11月20日正式退出贫困县。
(一)扶贫情况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强大动力,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冲刺。我们组织397名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7441名干部,联系帮扶全县3万多户12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8.47%(排广西第2位)降为零。罗城语言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网络扶贫等工作成为全国、全区典型,仫佬家园安置点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荣誉称号,我县先后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广西扶贫产业现场推进会、广西就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全区农业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罗城召开,5篇扶贫经验汇报得到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一是基础设施大改善。我们累计投入8亿元,改扩建村级道路114条298公里,建成屯级硬化路(产业路)1771条2055公里;累计投资2.6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193个;累计投资14亿元实施危房改造1.28万座,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2800多套,解决5万多贫困群众住房问题。二是贫困人口收入大提高。我们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累计投入产业以奖代补资金3.47亿元,受益建档立卡户2.97万户;累计发放小额信贷7.78亿元发展产业,受益建档立卡户1.39万户;开展贫困群众务工精准服务,累计提供广东等地就业岗位8万多个,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07家,开发农村扶贫公益性岗位1.2万个,其中,争取国家林草局扶持获得生态护林员指标4950个,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是2015年的4倍多,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 万元,其中59个村超10万元,守住了稳定脱贫底线。三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提升。累计发放教育补助1.5亿元,受益学生15.41万人次,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山乡教育发展基金,筹集资金379万元,资助学生、奖励教师1208人次;严格落实医疗保障“198”政策,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配备乡村医生;累计发放救助金1.47亿元,惠及49.5万人次,贫困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四是扶贫协作全面深化。累计获得国家林草局专项扶贫资金3.58亿元,建设36个林业项目,8万多贫困群众受益;累计获广东深圳市及福田区帮扶资金2.3亿元,实施教育卫生等项目156个,惠及12万贫困群众。积极与国家林草局、深圳福田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柳州市等定点帮扶单位对接开展消费扶贫,全县被认定消费扶贫产品270个,累计销售额达3.4亿元。五是扶贫宣传迈上新台阶。积极讲好罗城扶贫故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20年我县获自治区级以上主流媒体采用扶贫稿件405篇,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4次报道罗城脱贫成果,是十多年来正面宣传最多的一年。
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科学组织;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不懈努力。特别是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有1名同志牺牲在一线,以生命赴使命;有22名同志病倒在基层,用热血兑承诺。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致敬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抓住政策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与平安集团开发“平安三保”防贫救助保险,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吃透上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突出短板,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科学谋划、超前储备一批项目,确保项目与上级政策接续得上,可以立即落地实施。积极争取我县纳入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持续发展壮大“十大百万”产业,巩固产业覆盖面,确保群众有可持续、不可逆的收入来源。继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年内培训5000人次以上,实现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总体稳定,开发非固定性公益性岗位1万个,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丰富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培育塑造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乡村水电路房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短板。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打造仫佬族民居文化,在高速公路、国道沿线村屯以及城区、古村落实施至少1500栋房屋风貌提升改造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严格农房建设管控,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厕1000户、新建8个公厕,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新建21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95%以上。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提升后续产业带富“三千工程”,巩固加强扶贫车间和产业园建设,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抓好安置点社区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来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内容时间: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