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顺县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辖5镇1乡1街道82个村(居),总人口2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6.94%,主要以布依族、苗族为主。2017年预计全年减贫7954人,3个贫困乡“摘帽”、5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5.63%。2019年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1717户83501人减少至当前的1443户297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06%下降到1.29%。2020年3月正式退出贫困县。
(一)扶贫情况
五年来,该县一往无前战贫困,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统筹整合各类资金约68.5亿元用于精准扶贫,3653名干部结对帮扶,1900余名干部挺在一线,实现了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57万贫困人口一人不落全部脱贫;先后实施扶贫项目948个,完成村组道路硬化900余公里、新建改造农村供水工程56处、完成自来水入户5.63万户、实施危旧房改造5916户,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21345人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困山区搬进城镇,后续扶持“五个体系”成效凸显;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有效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在脱贫摘帽考核第三方评估中以“零漏评、零错退、认可度99.87%”的优异成绩位居全省24个参评县第一位,实现了建成“全省脱贫攻坚示范区”的目标。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高站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政策、资金、力量总体稳定,不踩急刹车、不搞急转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建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群体、易地扶贫搬迁户常态化监测机制,重点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监测,构建快速发现、立即响应、动态帮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兜底保障成果,确保不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返贫和发生新的贫困。二是持续提升就业质量。运用好春节期间劳动力就业情况摸底排查成果,建立动态跟踪台账,找准外出务工关键带头人,充分发挥“蜂王”效应作用,重点做好返岗务工组织工作,做到无缝衔接、快速就业,确保输得出、稳得住、留得下。对现有扶贫车间、扶贫专岗等进行梳理巩固,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引,开辟更多就业岗位,分类分批开展针对性就业培训,支持有能力的劳动力自主创业,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和水平。三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文章。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安置点小区干部队伍力量,加快提升安置点社区治理能力,更加耐心更加细致更加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快速融入、稳定就业、安心生活、发展致富。四是发挥帮扶单位力量。充分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直、省直机关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越秀区“6+N”帮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力争保持和拓展贵阳市“7带7”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一是规范扶贫资产管理。持续巩固农村产业革命成果,全面做好经营性资产的清理登记,进一步明确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的对象和方式,继续深化“村社合一”改革,管好、用活农村资产。二是壮大主导产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万吨左右。深化“核子裂变”“纳傍经验”,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目标,专班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年出栏生猪30万头、年末存栏达20万头以上,以坝区为重点,累计发展商品蔬菜21万亩次,巩固提升精品水果面积11.65万亩,以绿壳蛋鸡、樱桃谷鸭为主的生态家禽年末存栏400万羽以上。三是补齐短缺链条。树立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围绕贵阳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目标,加快推动长顺县生猪食品加工产业园、长顺农资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大畜禽粪污处理力度,建设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推进十里香、八妹食品扩大生产,加快补齐储藏、保鲜、包装、物流配送短板,推进更多农产品变工业品,初级产品变高端成品,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以上,鼓励市场主体围绕贵阳都市圈发展24小时生鲜配送等新型经营模式,提高在贵阳市场占有率。四是做好新增项目。完成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高标准启动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三定三统”林下经济发展;结合国家储备林二期项目的申报,全面做好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推进林旅、林药、林菌、林禽融合发展,向山区、林地拓展群众增收空间,不断探索和践行将绿水青山有效变成金山银山的要求。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发展。一是全面加强乡村规划管控。把乡村建设摆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入推进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支持第一批15个“9+6”裂变村先行先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把村庄规划、乡村风貌无缝融入,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游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要求,探索启动带设计方案的规划报建、设计图纸共享等模式,引导村民规范建房。二是持续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坚持基础设施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投的指挥棒,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更新提质工程,循序渐进推进水、电、路、讯等提质升级。深入持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日常监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确保更好地发挥项目持久效益。三是努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快推广信息宣传、便民服务、产业数字、乡村治理“数字乡村”四大平台建设,总结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经验,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入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加强村规民约与家风家训建设,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文明村组创建等工作,引导村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四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进场交易,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来源:长顺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