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来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是齐齐哈尔市的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泰来县面积为3996平方公里,人口32万(2001年),辖8镇2乡、 83个行政村、532个自然屯。有汉、蒙、满、回、朝鲜等20个民族。2019年5月5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普查和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验收。整合涉农资金1.14亿元,参与生态小农庄等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实现资产收益2400万元。各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助学金452万元,医保报销1530万元,办理小额贷款670万元。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实施转移就业,2842名建档立卡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扶贫车间发展到35个,带动13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被人民网、中国扶贫杂志社评为“全国稳岗就业优秀案例”。平洋村扶贫车间主任乔福军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开展“千名干部”认领“千家小院”、直播带货和“扶贫夜市”等消费扶贫活动,带动2924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700元以上。开展“三奖评”“美丽庭院”“孝心儿女”评选活动,农村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聚焦农业农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富裕、文明、整洁新生活。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合涉农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实现资产收益3000万元。推进扶贫车间向幸福车间转型,完善培训、文体、救助和矛盾调节功能,努力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加工厂”。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开展“四季”消费活动,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继续推进“三奖评”、移风易俗、孝心养老工作,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扩大优质、优势作物种植规模,发展优质水稻140万亩,中草药稳定在13万亩,蔬菜订单种植3500亩。持续推进“泰来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完成绿色产品标识注册3个。推广保护性耕作35万亩,高标准建设水稻、中草药、蔬菜示范园区10个,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维修加固引嫩工程,建设农田排涝设施,增强抵御灾害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复垦项目,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设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业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启动嫩双公路泰来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改建农村公路71.3公里,改造危桥8座,实施道路安防工程100公里。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高标准推进曙光村西岗子屯新址规划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文明实践中心、人民幸福生活的升级版。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加大“三资”治理力度,持续抓好“清化收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土地托管经营服务改革试点,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增家庭农场50个,新建股份制合作社10个。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产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金融支持。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按照“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则,有序实施空心屯撤并,结合国土综合整治进行土地整理,探索将农村边角废地整理复垦,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黑龙江承担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做出泰来贡献。
(来源:泰来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