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左中旗六项措施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不返迁,能致富”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

作者:包国盛

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战略工作的安排部署,科左中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组织实施,2008年以来,共围封草牧场105万亩,架设网围栏71.5万延长米,公路绿化造林14万亩,治理15度以上坡耕地和沙区人均8亩以外耕地11.4万亩,西辽河主河道治理3.2万亩,盐碱地利用改造5万亩,新建棚舍45万平方米、窖池26万立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400台,建设饲草料基地25万亩,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其中,做为我旗实施收缩转移战略重点地区的珠日河牧场,累计围封沙化退化草牧场95万亩,架设网围栏46万延长米,完成了国道304线两侧500米封禁区和乌力吉吐次生天然林区内97个散居牧铺点搬迁转移工作,建成了承载转移农牧民的白音珠日河生态移民村。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收缩转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按照“专项推进”的原则,科左中旗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推进措施,相继召开几次大型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全市收缩转移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符合左中实际的实施收缩转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旗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旗几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旗直、中区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收缩转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调度制度。成立了旗收缩转移工作推进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配齐办公设备,落实专项经费。以推进珠日河牧场收缩转移工作为重点,分别成立移民搬迁、围封禁牧、民俗村建设、档案资料管理4个工作小组,常驻珠日河牧场,协助当地有序开展收缩转移工作。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我旗将收缩转移任务纳入到苏木镇场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体系,特别是对涉及收缩转移重点项目建设的苏木镇场和有关部门增加赋分权重,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收缩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整合项目,创新机制,为收缩转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收缩转移工作资金投入量较大,尤其对财政收入只能保运转的科左中旗来讲,难度更大。我旗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聚合作用,采取以整合项目为主,财政投入为辅,吸纳民间投资和农牧民投工投劳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几年来,整合防护林工程、退牧还草、易地搬迁、移民扩镇、生态移民、通村公路、饮水安全、户用沼气和农网改造等项目,为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我旗通过整合各类支农和社会发展项目,做到“十个结合”,即:把移民搬迁项目与 “一池三改”项目相结合,与村屯绿化和发展庭院果树项目相结合,与安全饮水工程相结合,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相结合,与村村通砂石路工程相结合,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相结合,与有线电视村村通相结合,与农村改厕项目相结合,与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相结合,与 “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相结合,集中向贫困嘎查村倾斜投入,帮助移民群众找准脱贫致富产业,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移民搬迁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以人为本,强化宣传,为收缩转移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多年形成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和恋乡守土的陈旧观念是实现搬迁转移的一大阻力。我旗在实施收缩转移工作中,把宣传发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涉及搬迁转移农牧民的宣传和政策引导,通过入户宣传、有线电视网发布、张贴蒙汉文两版公告等形式,宣传搬迁转移的重要意义及各项政策,制定了搬迁转移农牧民可转为城镇居民、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接受免费劳动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劳动就业岗位等保障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农牧民自觉参与和支持生态移民工作的积极性。

(四)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全力打造收缩转移精品工程。综合考虑民俗村产业定位和长远发展,我旗将建设地点选在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珠日河牧场场部北、通鲁一级公路西侧。民俗村总占地1717亩,规划设计为生态移民、行政服务、旅游三大功能区。民俗村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建设,即政府投入并整合易地搬迁、移民扩镇、生态移民等项目解决一部分资金,群众自筹一部分,招商引资解决一部分。生态移民区规划建设100户,每户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70.7平方米,院套、棚舍、窖池、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道路、给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公共设施完备。为集聚人气,促进民俗村商贸流通、民俗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发展,我旗下一步将珠日河牧场行政、文化和经济活动场所逐步向新村迁移。

(五)依法保护,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几年来,我旗坚定不移地实行围封禁牧政策,在全旗实行季节性禁牧,在重点生态项目区实行全年禁牧。进一步加大禁垦禁牧工作力度,整合旗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草监所、森林公安、公益林管护站工作职能,实行联合执法,并为禁牧大队配备了5台办公车辆,满足了执法工作需要。各苏木镇场、各嘎查村也相应成立了禁牧监管机构,形成了旗、乡、村三级生态建设监管体系。通过常年管护和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有效减少了乱开滥垦草原、违禁放牧现象。与此同时,我旗还引导和鼓励农牧民搞好棚舍窖池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三化两贮”饲料储备,为畜牧安全越冬和次年禁牧舍饲提供充足的饲草料。

(六)积极引导,重点培育,多渠道探索移民新村致富门路。我旗对移民搬迁户提供现有棚舍、窖池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帮助农牧民解决资金、技术等其它要素问题,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舍饲养殖业。对搬迁转移的97户、408人口农牧户办理了户口“农转非”和C类城镇低保,并安置林草管护员97名,工资待遇每人每年4000元。同时,以“压羊增牛”的总体思路,将白音珠日河移民新村后续产业定位为纯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繁育基地,为每户争取1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和2万元贷款,支持和鼓励搬迁转移户购置5头以上纯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同时,为搬迁户统一购置了20台小型秸秆转化加工机械(每5户中1台),1台联合收割机,并对自行储满本户窖池户给予1000元补贴。建设一处1000亩的高标准饲料基地,成立了养牛合作社,为改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树立了典型。继续加大搬迁转移户的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农牧民到城镇和二、三产业打工就业,组织劳务输出培训126人次, 外出打工人员87人,打工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据统计,2011年搬迁转移户户均纯收入已达2.5万元,实现了搬迁转移户经济收入不低于全旗人均水平,实现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和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双赢”目标。通过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投入,使移民新村后续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不返迁,能致富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生态移民是事关民生与社会和谐、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我区实际出发,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消除贫困、改善生态环境两个目标的有效措施。实施生态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对于像左中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来说,压力巨大。建议:在实施生态移民工作中,适当减少地方投入或制定有区别的资金投入机制,以缓解财力薄弱地区的压力。

(二)进一步完善生态移民安置配套政策,落实居住、就业、养老保险、低保、教育、医疗、户籍等政策,明确转移农牧民享受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及义务教育等政策标准,以及土地承包合同、林地承包合同、草牧场承包合同的后续效力,为生态移民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继续完善农牧民进城优惠政策,引导鼓励转移农牧民从事二、三产业和自主创业,政府和企事业用人单位要给予政策倾斜,在同等条件下首选转移劳动力,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来源: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内容时间:2012-08-3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