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志民
2011年,科左中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富民强旗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再创佳绩。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财政收入3.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4581元和5980元。
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我旗通过采取选派干部挂职招商、培育建设园区等措施,加快融入东北一体化发展,促进了非资源产业扩张融合、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全旗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7个,到位资金50亿元;新开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宝龙山工业园区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规划建设保康融入东北工业产业园区,一期10平方公里征地等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现有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5亿元,同比增长25%。珠日河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发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复,为全旗风电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风电企业全年累计发电15.3亿度,上缴税金3300万元。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我旗投入3.26亿元实施了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建设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1万亩,成为了全区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的典型。玉米高产创建面积达到20.68万亩,连续3年位居全区旗县级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区首位,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89家,辐射带动农牧户8.6万户。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7个,新增秸秆养牛示范村30个。劳务输出14.8万人次,收入达11.7亿元。
扶贫增收工作效果明显。我旗以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自治区革命老区和通辽市扶贫增收重点旗为契机,把扶贫增收作为政治任务予以落实,选择204个贫困嘎查村,分5年进行扶持。同时,结合机关干部下基层“百村推进”扶贫增收活动,投入资金1.3亿元,扶持6300户、2.4万人口稳定脱贫,扶贫规模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宝龙山镇作为自治区扶贫整镇推进联系点,通过采取“6+2”扶贫增收模式,使项目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探索出了一条整合项目、集中投入、区域性扶持的扶贫增收新路子,并在自治区组织的财政扶贫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旗县。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11年,我旗基础建设总投入达到7亿元。保康镇“西移南扩”规划顺利实施,教育园区、物流园区、新区内路网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基础框架初步形成。同时,重点实施了旧城区街路改造、热源点扩容和一户一阀改造、居民燃气供应、垃圾处理站等工程,城镇功能明显提升;开发房地产62.8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3.16万平方米,改造危土房4142户,开工建设全市首个农民工住宅小区,使1.1万户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实施了32处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2处镇区供水工程,惠及群众5.8万人;铺设通村砂石路33.6公里、水泥路257公里,建设里程居全市旗县之首;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与改造线路883公里。蒙东地区首座220千伏舍伯吐智能变电站顺利投入运行;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封育13万亩。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我旗民生投入超过8亿元,创历年之最。其中,投放就业贷款38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316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11万平方米,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4.3万名中小学生;完成旗医院病房楼、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楼主体工程,改扩建3所基层卫生院、80个标准化卫生室,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新建15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270个“草原书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我旗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潮尔之乡”,哈民遗址被评选为“全国6大考古发现”之一;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旗。
来源:通辽日报
内容时间:2012-02-2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