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武川县
在县政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上的闭幕讲话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


李润毛

(2012年1月13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川县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就要闭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那顺孟和书记视察指导武川工作精神以及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围绕武川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流小城镇,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充分展现了人民政协团结、民主、和谐的特色。县委、人大、政府领导亲临大会指导,并参加委员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对人民政协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政协履行职能的大力支持。会上王斌副书记代表县委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鞭策,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期间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劳动,保障了大会的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七届政协常委会,向关心、支持政协工作的县委、人大、政府及有关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充分肯定,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就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二十一项具体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从九个方面就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如何切实做好今年的政协工作,讲五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坦诚协商,把促进武川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参谋助手作用
坚持尽职不越位、作为不妄为,围绕创新协商形式、发挥政协职能,广开言路,献计献策,着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一)认真组织开好会议,做好整体协商。要精心组织政协各种会议,为委员“知情问政”创造条件。在开展协商过程中,一方面,要精心确定参加协商人员和协商专题,对于各类专题协商会议,要根据协商内容,及时邀请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同时还要邀请有关人士参会,反映各方面情况,发挥各方面智慧。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要进一步探索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以及专委会议等各种例会的新形式,全方位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协商效果。
(二)讲究科学方式方法,提升协商水平。政协机关和广大委员在开展政治协商过程中,必须突出“真”、“准”、“精”、“特”、“快”。“真”,就是要真情协商,一是一,二是二,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准”,就是反映的问题要准确,既符合发展实际,又符合群众意愿,有事实有根据。“精”,就是要精心协商,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报、短小精悍,提出问题直入主题,建议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特”,就是协商要有特色、有见解,关注热点,剖析难点,反映深层次问题,使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与县委、政府的思路措施不重复、不雷同。“快”,就是要注重时效,一旦发现线索,及时调查,及时成稿,及时上报。通过积极改进和创新协商形式,努力形成政治协商更加经常有序、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政协工作常联络、遇到问题勤沟通、解决问题多支持的新格局,扎实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步伐。
二、积极建言,把促进民主团结作为第一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帮促润滑作用
坚持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围绕提高监督质量、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服务,加强监督,着力营造民主团结氛围。
(一)选准角度,切实扩大监督领域。把开展民主监督与推进工作相结合,选好“着眼点”,力求“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具体讲,就是要把好“三个度”:一是高度,居高才能临下、全体委员必须要站在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站在上级部门的高度,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开展民主监督工作。二是深度,要做到勤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剖析问题。对待一个事物,首先,要如实反映表象;其次,分析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再者,判断出它的产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要肯定的还是要否定的;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符合政策规定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三是速度,要做到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该快则快,该缓则缓,快慢适度,进一步促进民主监督工作扎实顺利开展。
(二)注重质量,确保监督取得实效。着眼于“帮忙”,关注大局,立足现实,确实提高监督质量。今年,政协机关和全体委员在开展民主监督工作中,要做到“五不三到位”。“五不”:就是不随心所欲,什么都监督;不主观臆断,片面地看待问题和情况;不站在对立面的角度挑毛病,无端指责;不借题发牢骚,泄怨气;不操之过急,强求政府采纳意见和建议。“三到位”:一是问题要到位,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时,要找准关键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吃透基本情况。二是意见要到位,所提建议和批评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出的主意是真招、实招和高招。三是跟踪要到位,要对所提出的没有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跟踪调查,对没有办理的要强化措施促进办理,对已回复但办理效果不佳的要加强监督,跟踪督促,切实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
三、关注民生,把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作为第一目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联合纽带作用
坚持献策不决策、出力不包办,围绕武川科学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挖掘资源,深入实践,着力提高参政能力和水平。
(一)围绕中心工作,充分体现参政职能。紧紧围绕县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切实发挥“人才库”、“智囊团”优势,进一步服务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围绕优化经济结构、工业强县、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切实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事关武川发展全局的重点和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建言立论,当好参谋。另外,在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的意愿和要求希望能够得到呼应和帮助,却又苦于找不到门路,受不到重视,因此,政协机关和广大委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位置超脱、视角独特、思维敏感、渠道畅通的优势,在实践和决策之间搭建桥梁。经常深入到基层中,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广辟信息渠道,为参政议政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工作力量,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开展工作的主要部位和薄弱环节,发挥各种有利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政协工作。在这方面,要切实重视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进一步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委员队伍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全面、发动广泛、运作灵活、实际效果明显的参政议政组织机构。二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要继续充分整合、组织和调动不同界别政协委员的人才优势和可用资源,进一步为委员开辟畅通的渠道,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并鼓励广大委员做参政议政的有心人、责任人,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要通过积极开展联络工作,广交朋友,善结良缘,把更多的社会贤达人士调动起来,通过参政议政渠道来发挥作用。三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在已建立武川政协网站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辟便捷有效的信息渠道,坚持不懈地做好细致的信息搜集工作,从中发现线索,从中探索切入点,组织力量,群策群力,以形成更多积极有效的真知卓见。
(三)科学统筹协调,提高参政能力水平。紧紧围绕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效率,坚持统筹协调,提高能力,确保参政工作有力有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重视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大”与“小”的关系。开展参政工作,不能一味贪大,不顾实际,要不厌其小,言之凿凿,切中要害,立竿见影,取得成效。二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重视建言献策数量的同时,必须以质量为第一标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来严肃对待,坚持做到调研深入,分析透彻,建议具体,措施得当,促使提出的建议尽快纳入党委政府的决策之中,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参政与政府部门工作的关系。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加强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增进沟通,扩大信任,加强理解,促进合作,为建议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舍得投入时间和感情,切实对政府部门的工作给予理解,多为他们呼吁,帮助解决困难,以此推进工作。在涉及有关工作失误、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更广泛的事业推进需要着想,就事论事,减少连锁反应,切实增强参政议政工作的超前性、广泛性、实效性,积极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立足本职,凝聚人心,坚持把构建和维护社会和谐作为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带头示范作用。
坚持凝心不散心、聚力不分力,围绕维护群众利益、营造良好环境,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把握关键,努力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静心倾听群众的声音,用心了解群众的意愿,热心关注群众的利益。全体政协委员要努力在三个方面下好功夫:一是在为群众做好“代言”工作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好多数政协委员来自基层,联系群众直接、信息收集方便、反映民意真实的优势,努力做到认真听、仔细察、大胆讲、经常访,及时、准确地把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映给党委、政府,确实为群众代好真心话。二是在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引导委员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来开展政协各项工作,鼓励广大政协委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反映、督促、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生活保障等问题上,动员广大委员随时捕捉和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或所在单位的不和谐“苗头”,在做好向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的同时,态度鲜明地主动予以协调和化解。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能不能抓好工作落实是反映广大委员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前提,会不会抓落实是衡量每一名委员、每一名干部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不是立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新时期政协委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大委员要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三是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下功夫。我县一些群众还没有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特别是残疾人、下岗职工和因灾、因病返贫形成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帮扶。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人民政协扶贫济困、互帮互助、为民分忧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献计出力,特别是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政协委员优先吸收安置下岗职工并开展结对帮扶、献爱心等各类活动,确实为群众排好忧、解好难。
(二)畅通渠道,及时广泛汇集各方面社情民意信息。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不同于社会媒体信息和党政部门信息,要突出自身特色,尤其是要体现政协位置超脱、代表广泛的特点。要充分利用政协委员、信息员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政协各委办,以及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等主渠道,广泛收集和反映各界别群体性的意见以及界别代表性人士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其他渠道不易掌握、不易反映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进一步拓展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领域和渠道,使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更具有代表性和界别性。
五、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提升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更好地发挥好人民政协的独特作用。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组织和推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加强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一个优良传统。贾庆林主席曾经指出:“对我们来说,加强学习不是虚的,而是实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当务之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强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工作干部队伍”。
创建学习型政协组织,首先必须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当前,随着党委政府的执政和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人民政协要做到科学建言,有所作为,唯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开拓创新,履职上富有成效。其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知识创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不断增多。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就不能满足新的实践需要,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有落伍和被社会所淘汰的危险。第三是提高人民政协履职水平的迫切需要。人民政协要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确保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需要全体委员和机关干部通过学习,来完善各方面知识,来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当前的政治经济状况,了解党政当前的中心工作和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的真实情况,从而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提出睿智之言,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各位委员,同志们:
回顾过去,我们满怀喜悦,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的总目标是“招商引资强化年、重点项目落实年、现代农业深入年、旅游文化推进年、城镇建设提升年、生态建设巩固年、扶贫开发攻坚年、转变作风实效年”,这“八大年”就是当前我县的工作大局,中心任务,重中之重。我们要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团结共事的大好局面,在中共武川县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继往开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集委员之智,举政协之力,推进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谱写武川发展进步新篇章、全面建设繁荣、和谐、文明、幸福的新武川再铸辉煌!
春节即将来临,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龙年龙马精神,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内容时间:2012-01-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