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通县属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全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4.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0.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6.7%,农业人口34.6万人,占总人口的78.1%。2018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达到脱贫、退出“六项标准”,全县116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贫困村退出达标率100%。2019年5月15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概况
落实统筹整合政策,保障脱贫攻坚持续发力。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用于脱贫攻坚及各类涉农项目。2020年全县计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6757.4万元,年度已整合资金46757.4万元,占计划整合资金的100%。实际支出42582.31万元,支出率91.07%。县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800万元,较上年增长1.73%,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28833万元,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4200万元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为进一步统筹推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大通县明确部门责任,推动工作落实,以“五个一”为抓手,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1、守住一条底线。聚焦返贫致贫风险群体,建立健全防贫监测、预警、帮扶等机制,细耕防贫监测“责任田”,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基本保障。对系统内脱贫监测户和易致贫边缘户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消除风险户、持续关注户、新识别户均已落实低保、医疗、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确保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实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
2、健全一套体系。印发《大通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大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项实施方案》《大通县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文件,相关行业部门对标省市层面政策,出台有效衔接政策性文件,构建“1+7+5+N”有效衔接工作体系。
3、壮大一批产业。坚持产业富县,依托优势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围绕乡村旅游、特色养殖、设施农业等方面,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实施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同时,组建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和兽医义务技术服务队,为提高种养殖产业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4、开展一项行动。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地域特色,编制推进农房建设和乡村风貌建设的指导意见及标准,切实抓好农房管控,大力推进高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试点村、高原美丽乡村、乡村垃圾中转站、无害化厕所、村级卫生室及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5、形成一股合力。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机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积极选派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能吃苦、敢于奉献的118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236名驻村工作队员到农村基层一线服务。强化对乡村振兴村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来源:青海日报)
内容时间: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