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概况
治多县扶贫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09  编辑:wangximing

摘要:治多县,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土地面积8.022万平方公里(合12033万亩)。全县辖6个乡(镇)共20个行政村,68个生产合作社,全县牧户7828户27044人;全县共有牧业劳力17379万人,在总人口中藏族人口占97.4%。2081年如期退出贫困村1个、实现稳定脱贫194户360人。2020年4月13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概况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治多县委、县政府以党建引领“重锤”,敲响脱贫攻坚“战鼓”,聚全民之智,整合各类资金和行业力量,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治多特色、符合治多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为下好脱贫攻坚这盘棋,治多县严格落实书记、县长“双组长制”,选派骨干力量下沉村社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28名县级领导联点乡镇村社,26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81名机关骨干驻村指导工作,44个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党支部联姻结对,785名机关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联点双帮全覆盖,并累计投入12.47亿元,重点实施了易地搬迁、产业到户、雨露计划、旅游扶贫、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等项目。

治多县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主旋律,全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内涵外延,财政投向民生领域的资金占比始终保持高位运行。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义务教育巩固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提升至95.65%、97.87%和75.2%。县财政设立县级贫困学生助学金,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投资1.47亿元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4358套,解决了2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安全问题。组织实施1228口水井,解决了偏远地区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全面落实生态管护员、林业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4163名,落实管护资金8992万元,确保岗位月收入达到1800元,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内的索加、扎河2乡8村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均设置一个管护员的目标;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的基础上,挂牌设立“精准扶贫兜底性贫困人员供养所”,126名无赡养能力的特困孤寡贫困人口纳入集中供养范畴,地方财政每年投入98.5万元,按照核减人口与建档立卡贫困低保户同等对待原则,以5年期为限,2462名核减人口继续享受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政策;协调金融部门,共发放“530”小额贷款、产业扶持贷款、青创贷款4064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深化与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牧产品附加值;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县20个行政村道路畅通工程基本完成,通畅率达100%;省级投资1.68亿元实施的“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8个贫困村1794户536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收益。

5年来,治多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整合资金4919万元统筹实施规模化购畜、创办经济实体等产业扶持项目,累计购畜30581头只,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8个,发展巩固家庭牧场和养畜大户37个,扶持贫困人口6767人。与此同时,政策性牲畜保险持续落位,为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投下了一张稳民心、促发展的坚实“保单”。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治多县投入4583万元实施精准扶贫商贸产业园区及综合大楼项目,引导5家本土企业和13个村级集体单位入驻,实现就业348人,带动贫困人口997户2600人,人均月收入1500-2500元,并成功引进省级龙头企业阿米雪乳业有限公司。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工作模式。通过实施光伏扶贫、组建畜牧业合作社、挖掘旅游资源、开办加油站、蜂窝煤场、汽车维修等方式,实现村集体“清零”目标。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8个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同时,投资2.63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住房1314套,按照“自主选择、宜居宜业”的原则,建设入户路近1200公里,安置搬迁户1314户5291人。积极开展雨露计划,投资249.66万元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1130人,培训内容涉及裁缝、电工、石刻、泥塑、唐卡、烹饪、首饰加工、汽车驾驶等方面,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巩固了扶贫成果。其中,投入750.04万元实施拉日村、叶青村旅游扶贫项目。目前,拉日村旅游项目实现良性运转,人均收入1191元,受益贫困人口126户386人;叶青村“长江第一湾”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受益贫困人口97户308人。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全县上下要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精准施策,拼搏实干,构建龙头企业为牵引、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牧民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要把治多的生态旅游放到全州旅游的统一线路和统一规划中,要和县内的各区域旅游、周边县的跨区域旅游形成利益联动、资源共享的体系。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等各方面的作用,健全乡村治理体制。

(来源:青海新闻网、玉树党建 )

内容时间:2020-04-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