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隰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县政府驻龙泉镇。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103014人(2009年)。2018年隰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4%。2019年4月18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隰县是革命老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山西省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十三五”时期,隰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持续强化“军令状”“交总账”意识,扛牢攻坚责任,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实现了连战连胜、决战决胜。
1.合力脱贫攻坚 任务全面完成
隰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四个不摘”要求,精准推进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亮丽答卷。
2018年底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县79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7117户20087名贫困人口在2020年底如期实现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6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通过两年的巩固提升,让广大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上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生态生计互促,增绿增收兼顾。2015年以来,年均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75%提高到2020年的34.29%,带动贫困户2万余人次增收,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
隰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先后荣获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称号,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全省巩固脱贫成果现场推进会在隰县召开,为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隰县奠定坚实基础。
2.做到精准施策 产业大力发展
隰县结合自身实际,精准施策,建立了“1+N”产业扶贫带贫模式,1即梨果主导产业,N即其他特色产业。
他们按照此模式全面推进农村主导产业以梨为基,多元发展。梨果产业发展上,建设了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10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和3万亩高产高效密植梨园,果园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隰县玉露香梨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87.43亿元,通过品牌溢价,全县果农可实现增收1.5亿元;探索推广“善品公社”、内置金融、“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四种带贫益贫模式,带动贫困户5800户16293人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梨果总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玉露香梨23万亩,全县80%的土地栽植梨果、80%的农民从业梨果、80%的农民收入源于梨果、80%的贫困户依托梨果业稳定脱贫,梨果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达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大力实施光伏扶贫产业。共投资3.5亿元,建起村级光伏电站99座,实现79个贫困村全覆盖,3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个,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414个,带动4273户贫困户增收。
在其他特色产业发展上,以“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基地”“生态建设+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12877户次平均增收4046元。
3.做好多措并举 做足脱贫成色
为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隰县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尽锐出战、干群齐心、合力攻坚,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
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聚焦建档立卡、梨果产业、技能就业、跟踪服务,精准对接、精准培训,年均培训1万人次以上,发放职业资格证8615人次,实现有培训需求和意愿的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全覆盖,带动17462人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人均务工年增收普遍都在万元以上,其中培训持证就业6360人,持证群众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一技在身、一证在手、致富无忧。
电商服务实现全覆盖。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推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带动2700户贫困户线上销售农产品,带动941名贫困人口实现田园“土农民”到网上“电商人”的华丽转型。同时,积极抓好消费扶贫平台建设,深入开展“五进九销”消费扶贫,采取电子商务促销、合作社助销、龙头企业外销、精准对接帮销“四种模式”销售各类农产品7亿元以上。
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6.25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2750户,改造、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83处,实施34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97个行政村实现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通客车、宽带网络、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
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隰县累计投入30.5亿元,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精准落实教育扶贫11项政策,针对深度贫困生实行“一先三免一捐赠”(“一先”即先入学、后解难题的办法,保证顺利入学;“三免”即免除教辅资料费、校服费、生活费;“一捐赠”即号召社会力量和师生捐赠),为深度贫困生解决上学后顾之忧;针对35名脑瘫、智障、自闭症三类儿童,成立临汾市首个县级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进行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教育,目前6名儿童已走进校园、随班就读;针对31名中重度智障、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多重障碍类学生,成立临汾市山区县首个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免费教育,并对18名不能自理、活动的特殊学生送教上门,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同时,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坚持“提质稳源抓内涵”。健康扶贫“双签约”对象从2241名因病致贫贫困户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开展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为群众咨询、义诊1.8万人次,慢性病初筛和办证4040人(其中贫困患者1748人),省卫健委把此项活动纳入调研推广重要内容。隰县健康扶贫工作2018年受到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通报表扬。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2976元提升到2020年的5200元,实现“双线合一”,2016年以来,农村低保保障2883户4397人,发放保障金8787.5万元;特困人员保障295人,发放供养金1317万元;临时救助2080人次,发放救助金146.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22.8万元。全县农村居民实现了“安居梦”、喝上了“放心水”、走上了“致富路”、用上了“便捷网”。
勇立潮头担使命,砥砺前行启新程。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隰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隰县将持续响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号召,践行“农旅商”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隰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