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水,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与松潘相接,东西与红原、茂县相邻,南和西南与理县、马尔康相连,距离省会成都284公里,县城海拔2350米。县辖芦花、卡龙、色尔古3个镇,沙石多、红岩、麻窝、双溜索、维古、木苏、洛多、龙坝、石碉楼、瓦钵、知木林、慈坝、扎窝、晴朗14个乡,居民委员会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331个。年末总人口61744人,2017年顺利实现21个贫困村退出、537户1718名贫困人口脱贫。截止2019年底,累计实现64个贫困村退出、2895户10006人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03%,群众满意度达到99.79%。2020年2月正式退出贫困县。
一、扶贫概况
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减贫、巩固两手抓,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编制实施《黑水县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和14个专项方案,投入资金4.1亿元,推进118个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短板;实施医疗救助2334人次276.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51人次196.54万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1913.33万元。成立18个督战组、6个巡回指导组,常态开展挂牌督战,2280个问题全部清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并作为全省三个县之一,接受国家普查事后质量抽查,给予了“零差错、高质量、成效好”的高度评价。
有效防止致贫返贫。紧盯54户监测户、64户边缘户、134户受疫情和灾情影响收入降低群众,及时跟进帮扶措施,无一户致贫返贫。狠抓稳岗就业,落实组团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7项增收举措,实现3236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人均增收1.2万元。健全减贫带贫机制,16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1196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成扶贫车间25个,吸纳238名贫困人口就业。
无缝衔接乡村振兴。创新实施乡村振兴“一拖三”“小组团”模式,投入4.37亿元,全面推进14个乡村振兴试点建设。新建和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49个,带动7239名贫困群众发展“六大产业”。新改建农村公路132公里、生产道路58公里,巩固提升5782户群众安全饮水。纵深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新改建厕所1906户,完成污水治理1884户,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1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5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依托前期试点经验,布局乡村振兴主要路径,推动实现从脱贫迈向致富,建设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将脱贫攻坚期形成的有效帮扶机制、政策措施,逐步转化过渡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实现有机衔接。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跟踪监测脱贫群众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动态清零,确保无新增贫困人口。持续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支持扶贫车间和电商平台建设,拓展增收渠道。落实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等帮扶措施,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以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50人。大力发展智慧农牧业、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确保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有机衔接,让广大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更多收益。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及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分类抓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实施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力争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35%、60%。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来源:黑水县人民政府网)
内容时间: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