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北纬31°16’-31°52’,东经106°15’-107°34’,东接达州市万源市、宣汉县,南抵达州市达川区、渠县,西邻南充市仪陇县、营山县,北连通江县、巴州区。平昌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8个居委会,521个行政村,39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7.1万人(2016年)。2019年全县14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2.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降至0.07%。2020年2月正式退出贫困县。
一、扶贫概况
五年来,我们聚焦精准扶贫,圆满完成脱贫目标。我们持续下足“绣花”功夫,聚集资源靶向攻坚,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水平,圆满实现火花社区、中心社区、红光村按期摘帽,801户2363人脱贫,全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
扎实推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五年来我们紧扣脱贫攻坚项目任务清单,建立完善清单控制、阳光评标、过程管控、绩效审计的项目实施机制,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75户、农村危房改造1084户,解决全镇7856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村道加宽35.2公里、村组道路硬化74.3公里,完成粉驷路加宽和徐家河至粉壁快速通道建设,完成病塘整治13口、新开挖2口,完成农网升级改造80余公里。
不断完善产业扶贫链接机制。五年来我们紧紧依托以花椒和果蔬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肉牛为主的养殖业,不断强化“村、合作社、贫困户”在产业扶贫中联动作用的发挥,让农户逐步实现由单一的土地流转或务工收入向土地流转收入+园区务工收入+股金分红等多种收入转变。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一)提升脱贫成效,推动实现乡村振兴。一是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常态化监测。持续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强化运营管护,健全监督机制。挖掘易返贫致贫人口自身潜力,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确保实现稳步增收,同步小康的目标。二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杜绝违法乱占耕地问题,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遏制耕地“非农化”,确保2025年前恢复耕地300亩。围绕县委、县政府以及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花椒管护,确保现有花椒投产面积不少于3000亩;培育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10000头以下养殖大户不少于2户,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养殖户不少于1户,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养殖户不少于20户;推动早春桃、猕猴桃、青脆李、葡萄等种植业主适时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品质量,培育打造具有粉壁特色的农业品牌。三是聚力构建三产融合体系。全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强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依托花椒、核桃、水果等优势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优”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合社等经营主体向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延伸,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全面贯通农产品进城线上、线下渠道;深入挖掘粉壁本土传统文化和民间元素,讲好粉壁民间传说、搞好粉壁传统节日、传承好农耕文化,全力为乡村旅游文化品牌打牢基石。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开发式帮扶与救助式帮扶相结合,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持实时动态监测排查监测户、边缘户、临时困难户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持续跟踪脱贫人口,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完善和规范龙头企业绑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定贫困农户“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建设2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深入开展生态扶贫提升和消费扶贫提升,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兜住民生底线,以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为依托,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来源:平昌县人民政府网)
内容时间: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