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楚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地理坐标东经77°22′30″-79°56′15″,北纬38°47′30″-40°17′30″,东与阿瓦提县、墨玉县相望,南与麦盖提县、莎车县、皮山县为邻,西与伽师县、岳普湖县毗连,北依柯坪山和喀拉塔格山为界与柯坪县、阿合奇县、阿图什市接壤。2018年全年完成53.7万人脱贫、513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县摘帽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6.51%、较2017年下降5.07个百分点。2020年1月24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一降五通七有”标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严格“六个精准”,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实现1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1893户811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五年来,累计实施542个扶贫项目,3.77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人人就业,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防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效落实,核查处理风险因素2.17万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因贫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全覆盖。五年累计解决8.6万户31.3万人饮水安全、4.4万户住房安全的问题,全部贫困人口都喝上了安全放心水,彻底结束了住危房的历史,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1.落实好工作机制。一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落实县乡村工作责任;继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低保等民生领域政策,确保帮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压实帮扶单位工作责任,抓好“一户一策”落实,提升帮扶实效;继续发挥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乡镇履行属地责任,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和收入支出变化,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每年开展1次后评估工作。二要切实做到“八个不变”。健全“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机制,落实“八个不变”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要抓好“八个衔接”。做好资金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政策以及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的衔接,全面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扎实做好“三类户”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用好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现有乡村工作力量,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摸排,每年开展一次动态管理,重点对纳入的“三类户”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情况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通过产业就业、医疗保障、教育资助、综合保障、防贫保险等措施,及时消除风险,坚决防止返贫致贫。
3.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庭院经济,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改良盐碱地10万亩。一是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强化种子工程,推进小麦种子良繁体系建设,实现良种覆盖率100%,粮食年产达到22万吨。二是优化棉花区域布局,棉花种植面积控制在80万亩左右,加快品质提升,建成优质棉基地30万亩,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良种率达到100 %,机采率达到85%以上。三是依托现有林果资源,稳定现有林果面积41.35万亩,实施林果提质增效30万亩,加快果园疏密和品种改良;推广林果现代集约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设施林果,适度发展鲜食水果,满足市场需求。到2025年,果品产量实现10万吨,林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100%,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四是加快畜牧业发展,在南北布局两个肉羊核心区,因地制宜发展奶牛、肉牛、家禽、生猪产业,到2025年末规划建设2个良繁基地、3个育肥场,新建40个养殖小区,培育65个专业村、1万户养殖示范户,实现出栏“百万牛羊、千万家禽”的发展目标。五是加强蔬菜生产专业队伍建设,建设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温室大棚达到2500座,年均正复播蔬菜面积稳定在5万亩,实现自给有余。六是发展藜麦8万亩、辣椒5万亩、巴楚留香瓜5万亩、西瓜3万亩、小茴香3万亩、板栗南瓜0.6万亩。因地制宜种植板蓝根、金银花、甘草等中草药,加大新技术引进、品质提纯、产品加工、市场开拓力度,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
4.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立足现有基础条件,突出特色风貌,提升村级阵地服务功能,抓好“155”工程示范乡村建设行动,依托援疆优势,扎实推进阿纳库勒乡示范乡建设,力争2023年前完成11个乡镇、196个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三清三改两提升”的标准,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村沟渠、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建农村户厕,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农民生活的品质。
(来源:巴楚县人民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