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概况
吉木乃县扶贫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1  编辑:jiangshan

摘要:吉木乃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总面积7145平方千米。2010年,总人口3.9万人,由哈、汉、维、回等22个民族组成。“十二五”期间,吉木乃县新建安居富民350户、棚户区改造130户、保障性住房236套。实现就业再就业15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2018年9月26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新疆吉木乃县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政策扶贫,激发内生动力。积极组织县级脱贫攻坚宣讲团、驻村工作队、县乡村三级帮扶干部走村入户开展走访活动,摸清建档立卡户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向群众广泛宣传小额信贷、创业补贴等各项扶贫政策,将政策享受条件、办理程序等内容给群众群众讲清楚讲明白,让更多群众了解政策、享受政策,提高建档立卡户群众的知晓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迸发脱贫动力。吉木乃县立足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穷根,循因施策,选好扶贫产业项目,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全县2221户建档立卡户增收;积极开展特色种、养殖、烹饪等实用性技术培训31期93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519人次,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造血”功能,带动贫困户增收。

扶智扶志,提高村民参与率。在全县24个行政村村委会设立“爱心超市”,实行“道德银行”积分制,围绕感恩行为、道德诚信等方面内容,每月逐项进行积分统计。村民通过参加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来积攒积分,凭“爱心存折”的积分到超市换区相应价值的物品既提高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也为脱贫致富增添了活力。

多方互助,形成强大合力。将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帮扶单位、乡村干部互助式等多种帮扶模式,达到脱贫攻坚工作互促共进,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的良好效果。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宣传,大力营造社会扶贫氛围,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活力。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吉木乃县立足生态自然资源,坚持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富裕群众原则,通过项目建设、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方式,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建设强基础。立足本地生态自然资源和农业发展基础,推行“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动员党员干部,帮助群众规划院落生活区、休闲区、养殖区、种植区,通过在房前屋后建造果蔬大棚、种植果树、补植绿草,养殖家禽等方式,为发展林下经济打下基础。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筹集资金300万元,围绕旅游交通、景点配套设施、生态乡村等建设,通过村级路面硬化、灌溉渠养护、乡村绿化等方式,夯实旅游发展“硬件”基础,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发展基础。

旅游带动添活力。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定位,各工作队联合文旅局、发改委等单位,围绕农业资源、时令民俗、节庆活动等内容,通过资源开发、修缮复原等方式,打造“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农业旅游品牌,借助万花节、萨乌尔冬牧文化旅游节,拍摄专题宣传片,依托微信、抖音APP等自媒体平台宣传展示,传播生态旅游文化,扩大知名度。同步制作旅游宣传推介资料18份,依托“携程网”“去哪儿网”等旅游网站实时推送,展示乡村风貌、哈萨克族民俗风情、草原石城奇景,吸引游客6.2万人次,推动农业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发展带民富。按照“以绿色造特色,以特色造优势”发展思路,采取“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引导群众发展林禽、林畜、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作物8万亩,建立蜜蜂养殖基地2个,通过供产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发展黑加仑果酱、沙吾尔蜂蜜等系列产品加工产业,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00余个,实现劳动力转移800余户。依托草原石城、民族风情园等景区景点,协调创业资金30余万元,帮助480余户农牧民群众发展池塘垂钓荡舟、田园果蔬采摘、花卉观赏等休闲生态旅游,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每户年均增收8000余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来源:吉木乃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2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