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概况
尼勒克县扶贫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21  编辑:jiangshan

摘要:尼勒克县位于新疆西部,面积10375平方千米。据2015年年末统计,全县总户数5.38万户,总人口18.976万人,由汉、哈、维、回、蒙等32个民族构成,下辖13个乡镇场。2015年,尼勒克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582元。投入2000万元实施20个贫困村富民产业提升“双百”工程,完成庭院经济“155111”示范户1090户,打造示范村13个,994户4285人稳定脱贫。2018年9月26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一)扶贫情况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紧盯“六个精准”“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持续改善提升水、电、路、房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五通七有”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出行难、看病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县7052户2660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个贫困村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历时32年成功脱贫摘帽。先后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国家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审计、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等各类督导检验。同时,通过近3年的持续巩固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更高水平,为下一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及基本规划

推动乡村振兴再衔接,不断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逐步转变,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1.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坚持“四个不摘”,保持“八个不变”,持续推动脱贫产业、就业、教育和医疗等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强化脱贫攻坚防风险、稳就业、促增收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制定《尼勒克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实施意见》《尼勒克县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着力抓好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技能培训、组织建设,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全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围绕“稳粮、强畜、增果、扩蜂、抓渔、促特色”发展思路,推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绿色生态特色经济发展体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作物稳定在20万亩;发挥全州最大畜牧承载能力优势,大力实施“畜牧强县”战略,推动小畜换大畜,劣畜换优畜,建成3个千头以上褐牛养殖小区,2个新疆褐牛良牛繁育场,实现牛存栏达20万头,改良率达79%。实施马产业振兴行动,全力推进马肉、马乳、孕马尿精深加工发展,积极培育马育肥家庭和养殖大户,建成2个马育肥基地,实现马存栏达8万匹,力争将尼勒克打造成为伊犁马肉品系核心生产区。实施哈萨克羊选育提高工程,培育哈萨克双羔羊、萨福克肉用羊等品系,建设2个万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羊存栏达66万只,打造“百万头现代畜牧产业群”。加快建成现代化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做大农副产品精深细加工和冷链仓储物流产业链。大力扶持天牛、明珠、嘉可思等乳品企业,大力振兴牛奶、驴奶、马奶、驼奶等特色乳业,推动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依托全国唯一的“黑蜂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产业支撑,龙头带动,打造品牌”为重点,不断提高蜂产品的附加值、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2个标准化黑蜂养殖示范区,培育蜂群4万箱,打造黑蜂产业高地;立足“天山跃出三文鱼”品牌,大力发展冷水鱼精深加工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冷水鱼年产值突破2亿元。积极发展肉鸽、土鸡、骆驼、驴等特色养殖,实现家禽存栏100万羽;全力抓好特色种植业,以西部三乡和木斯镇为核心,建立20万亩富硒旱田小麦基地和万亩红花基地。以乌拉斯台镇、科蒙乡、胡吉尔台乡为核心,建立1万亩中草药、15万亩高产玉米、3万亩油料、70吨食用菌种植基地。以马场为核心,加快鲜切花设施农业配套建设,年产突破500万株,打造新疆独具特色的鲜切花产业。

3.全力抓好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百名乡土人才、百名科技示范户,形成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健全联络服务机制,畅通人才下乡渠道,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推进“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向乡村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着力在乡村建设上下功夫,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成果,不断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年内新建农村公路138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1025户,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加强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民合作组织的全面领导,形成各类组织有序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格局。

(来源:尼勒克县政府网)

内容时间:2019-05-22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