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完工后,我们耕作再也不受山洪的影响了!”2015年12月28日,在郁山镇大坝村1组土地综合整治现场,村支部书记刘祖超说,该项工程只剩下1组的扫尾工程了。
作为以红薯为主要产业的大坝村,因为无固定的耕作道路、泄洪沟等基础设施,村民耕种还是以靠肩挑背磨为主。“我2015年租地种了200多亩红薯,在收获时还是发觉有些吃力,二次搬运开支比较大。”该村红薯种植大户冉明告诉记者,看到土地综合整治后成块的土地、畅通的耕作道和贯通的泄洪沟,他今年更有信心扩大发展产业了。
我县紧紧围绕“一区两带”建设目标任务,加强大规模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抓好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及示范户建设。在做好摩围山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郁山、岩东、鞍子、新田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任务的同时,着力抓好平安爱情花海、岩东瓜果与油菜、太原生态养殖、善感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4个精品农业园区建设和高谷生态农业园等示范建设。
润溪乡白果村3组村民邵水昌是土地综合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之一。“我们原来耕种的土地是不成片的,耕作起来费时费力。现在好了,我2015年种植的60多亩烤烟全是机械化操作,每亩节约劳动力成本300多元。”邵水昌说。
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改善投资环境,我县引进龙头企业,引导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农户投工投劳,增加现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企业344家,其中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654家,其中:获批国家部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10家;家庭农场累计达到106个,获批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现代化已初现雏形。
据悉,我县综合运用“建设性、管控性和激励性保护”等各种手段,县财政每年安排320余万元管护专项资金,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实行专项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使保护耕地成为全县70万人民的自觉行为,在全县形成“一分土地,万分珍惜”的浓厚氛围,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土地基础。
我县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的创造性探索,实行项目“管理、实施、监督”的三分离制度。“十二五”时期,全县共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48个,总投资约2.7亿元,净增耕地3.95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2.41万亩。
内容时间:2016-01-04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