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德峰)今年以来,我县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按照“以贫困群众为中心、贫困村为重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党的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建立扶贫机制,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六个一批”措施,通过产业、搬迁、医疗、教育、“兜底”等方面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搬迁安置一批”是我县推进精准扶贫的一重要举措,我县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特色村镇、美丽乡村、农村危旧房改造、乡村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统承统贷”投融资模式,支持贫困户有序搬迁。落实差异化补贴,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搬迁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实行兜底搬迁。
同时,实行“梯度转移一批”,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贫困人口向特色集镇、向“三城两区”、向重庆主城有序梯度转移。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县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的根本来抓,大力鼓励、支持、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本土产业。为此,“产业带动一批”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抓手。我县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实现就地脱贫。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实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切实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对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入股分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支持贫困户加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扶贫先扶智。我县着力落实“教育资助一批”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上学,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90%以上。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将贫困户子女纳入资助范围,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辍学。
为了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难,我县推行“医疗救助一批”政策,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开展建卡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支持18周岁以上的建卡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
对没有劳动能力,家庭条件符合低保标准,需要由低保进行兜底的贫困人口,我县全面抓牢“兜底保障一批”,通过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将其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内容时间: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