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元忠)“感谢政府给我提供的农村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让我更加坚定了脱贫的信心。”年过半百的梅其群老人,系保家镇羊头铺社区的贫困户,由于丈夫去世得早,她平时打点零工,供儿子上大学,母子俩平时生活过得很拮据。
为了加大就业扶贫力度,今年7月,我县开发了一批农村公益性岗位,梅其群老人获得了环境卫生协管岗位,月收入1400元。
今年以来,我县将农村公益性岗位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指导各乡镇、街道按照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2个的计划,开发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望、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就业和社保协管等农村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通过市场无法就业的贫困人员为主的“六类人员”就业,即:农村建卡贫困户人员,农村低保户家庭人员,农村残疾人员,男五十周岁、女四十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户籍登记失业人员,无一技之长且通过市场渠道无法推荐就业的其他农村户籍登记失业人员,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人员。
为让公益性岗位落到实处,我县通过走访了贫困群众,了解了贫困现况、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做到精准识别,张榜公示,杜绝“关系岗”、“人情岗”、“照顾岗”。其中,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对已经认定为农村公益性岗位,但未安置以上六类人员就业的,不得享受补贴政策。
除此之外,我县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保证其有稳定收入,尽快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我县共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537个,过渡安置以农村贫困人员为主的“六类人员”537人就近就业,落实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282.7万元。
内容时间: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