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实行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并取得很大成效。十九大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以下。2016年中共中央出台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要求未来五年(2016-2020年)对我国中西部22个省份的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年度评估,各省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评估政策。安徽省为检验辖区各市(县)精准扶贫成效,获取真实的脱贫信息,委托安徽省各省属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评估人员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本文以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为研究对象,以安徽省作为具体的案例分析支撑,首先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的概念、理论、流程、方法等进行深入了解,并大量阅读国内外学术研究及相关文献,了解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侧重点。其次从参评主体、评估过程、评估体系以及评估结果应用四个角度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及开展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将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汇总后,利用模糊分析法构建分析模型对安徽省某四个县(区)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精准度进行定量化分析,从评估组织者、评估过程、被评估者、法律法规、评估信息结果运用五个角度探究当前安徽省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存在的局限。如:第三方评估组织的独立性存疑;确立相关主体地位的法律法规缺失;参与评估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评估人员与部分评估对象有效沟通难度大;评估对象居住地分散或交通不便;评估指标复杂或过于专业导致评估对象不理解指标含义;评估结果运用不科学等。最后在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整理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发挥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的“质检仪”“指挥棒”“推进器”功能,确保精准扶贫能够取得应有成效,笔者从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完善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工作的策略。例如:推动第三方评估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出台的发展进程;开展省际监测评估,增强第三方评估组织独立性;构建奖惩机制,对第三方组织机构及参与人员予以绩效考核;优选参评人员,提升监测评估绩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基层政府人员应积极协调安排评估组与评估对象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评估小组负责人应根据贫困地区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评估任务;优化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等。通过这些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安徽省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工作贡献力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1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13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审图号:GS(2020)440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