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烟台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2024)

书 名: 烟台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2024)
英 文 名: YANTAI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23-2024)
作 者: 高言进 于法稳 主编 ; 李玉新 郝信波 王贵 副主编
I S B N: 978-7-5228-4644-6
丛 书 名: 乡村振兴蓝皮书
出 版 时 间: 2024年12月

中文摘要

研究乡村振兴所获成效、做法及经验、现存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十分必要。本书运用多种方法,对烟台市乡村振兴展开了系统性研究。首先从整体层面分析烟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总结并提炼其主要做法及经验,借助乡村“五大振兴”指标对近年来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并对未来发展加以展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生活三个维度,全方位展现烟台市在乡村发展方面的新探索,剖析烟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展开

研究乡村振兴所获成效、做法及经验、现存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十分必要。本书运用多种方法,对烟台市乡村振兴展开了系统性研究。首先从整体层面分析烟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总结并提炼其主要做法及经验,借助乡村“五大振兴”指标对近年来发展状况进行测评,并对未来发展加以展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生活三个维度,全方位展现烟台市在乡村发展方面的新探索,剖析烟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与对策。

研究结果显示,烟台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的总体成效体现在农业产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生活环境质量、组织认同感不断提高,城乡融合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等方面。指标分析表明,“五大振兴”目标已基本达成,各目标统筹兼顾,并且各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优势指标。烟台市乡村产业已在品牌建设、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在统筹县域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以及数字乡村与新型农村能源体系等乡村建设领域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同时优化了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工就业,提高了农村消费水平和优化了农村消费结构。

总体上,在战略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在老龄化、空心化以及产业规模化、智能化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应首先着眼于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培育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建设乡村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全方位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并依据发展预测情况进行“十五五”规划。

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政策法规缺失、产业融合欠佳、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在产业发展层面,实现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需要注重保护绿水青山、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农业品牌培育、丰富人力资本;推进“战略新品”“烟台新六产”“生产托管”战略落地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借助规划布局、产业及财政支持政策出台、人才培训和法规建设来优化农村流通体系;重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创新、形成集聚效应、推进绿色化与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带动能力。在乡村建设层面,统筹县域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应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均衡配置城乡公共资源、稳步推进县域宅基地改革;数字乡村建设应凸显普惠性、补齐短板、梯次推进,完善标准和配套、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新型农村能源体系建设需以坚持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为战略重点,进行统筹规划、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农民生活层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配置应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为重心;需要移风易俗、推进就业创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组织服务和执法行动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升级县域产业体系、健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促进农民工就业;还应推进农村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顿市场乱象、发展数字金融、推进农业高效化、构建高效物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