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历史的追溯,在历史视野之下分析中国贫困治理的转型和变迁。从历史上看,我党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关注作为一种传统贯穿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并将其内化为很多常规性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改革开放前,虽然没有专门的扶贫政策,但是为之后的贫困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1985年是通过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推动减贫阶段;1986-2000年是农村大规模开发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根据共青团中央的委托,在全国10个省(区)20个国家级贫困县,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学生就业发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课题组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386份,其中,在校大学生3993份,占74.14%;大学毕业生1393份,占25.86%。从调查情况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学生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也具有特殊的就业期望、就业需求、就业认知...
通过对建档立卡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愿望、就业外部支持条件、创业意愿、创业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进行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选择特别看重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偏好认为资金与能力是创业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就业首选省会城市和事业单位,愿意到乡镇或农村的比例最低。六成多大学生希望合伙创业,近半数大学生希望获得创业资金扶持。有明确返乡创业意愿和目标的大学生均不足一成,想到...
本次调查发现,通过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接受就业创业指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专业兴趣不足、基本技能和个人特长不突出、求职途径有限、对就业政策不够了解,等等。建议从优化就业能力的提升支持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推进创业实践以及加强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以解决。
本报告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了解到他们成绩优秀、能力均衡,在寻找工作中较多重视收入及福利等保障性因素,具有收入构成整体偏低、就业中易受到学历歧视、就业流动较为频繁、劳动权益不能完全落实、虽有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但难以抉择的就业特点。相应地提出建立全国层面的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加强追踪帮扶机制,以专项政...
本报告基于调查数据,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压力的现状、来源,就业压力的自我调适及造成的心理影响,应对就业压力和职业压力的方式,以及家庭、朋友、政府及公益慈善组织等社会支持网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描述了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籍贯、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的群体差异。研究发现,在校与已毕业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比较大的就业...
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高校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建档立卡高校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发生率均低,创业动机呈现个人成就型特征;创业资金在获取方式上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合伙创业是创业的首要选择;两类人群在涉及创业的核心能力上均有提升空间;现有的创业服务以讲座等课堂教学为主,创业实践少;大学生创业政策认知度虽然不...
本研究基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具体包括学习、社会参与、家庭及贫困状况、生活经历等方面,对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发展情况和在校大学生的返乡就业创业意愿及政策期待相关数据做了描述性分析,探究返乡就业和创业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从个体特征、家庭资本、人力资本、学校资本四个角度出发,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大学毕业生返乡行为、创业行为和在校大学生的返乡意愿、创业意愿...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