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城乡一体化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之一:区域工业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家应该统筹考虑轻、重工业,工业与其他产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工业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关系,使工业化成为促进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在分析工业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我国工业化模式演变及其对城乡经济深远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地市区域视角下工业化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路径。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之二:区域城市化

由于特殊的工业化战略和城乡分割的体制安排,我国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对城乡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不利影响。实施“十五”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方针政策,城市化发展迅速。至2004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1.76%,尽管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但普遍认为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后,如果不重视城乡关系的和谐统...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动力之三:区域市场发育

本文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市场体系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对市场化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性的测算,揭示了地市区域市场发育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要素市场中,对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剖析则表明: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市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状况;集约化利用城乡土地资源,改革现有土地利用及流转中不合理的制度。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之一:地方公共财政建设

财政的一个基本职能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并通过这种分配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偏向的财政分配格局,使得农村发展资金匮乏,客观上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地市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直接支持,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长远看,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之二:农村金融深化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城乡分割的金融体制。由于特殊国情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我国一直实行对农村“吸多贷少”的二元金融体制,使得农村发展资金匮乏,农村金融被边缘化,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之三:建设服务型政府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政府在平抑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方面责任重大,无可替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迅速转轨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缓慢,政府行为约束弱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没有从政府层面建立起来。因此,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行政体制变革,推动政府部门从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是新时期确保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保障。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我国地市城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苏南地区、温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其经济的迅速起飞和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引起理论界普遍关注,分别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种模式进行简要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概括不同模式的共同点及差异性,揭示出不同模式趋同的规律,为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找到可资借鉴的基本...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个案研究——临沂城乡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临沂作为一个典型的地级城市,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迅速起飞和转型,创造了超常规的增长速度,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一般条件看,“临沂现象”的发生完全符合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经济起飞是高额资本积累、主导产业成长以及良好市场环境和有效的制度安排的结晶,是市场化带动工业化的典型模式。从区域人文传统看,“临沂现象”也蕴含着更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文化因子。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结束语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涉及面广、创新难度大的复杂问题,但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这又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做了很多工作,但终因资料和能力所限,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不少缺憾,有些问题只有留待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参考文献

作者:徐同文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战略衔接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