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生态扶贫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是有关农村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变化,然后分析了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包晓斌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环境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环境。首先,介绍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构架。其次,介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状况。最后,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的立法展望。

作者:刘家真 芦艳荣 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环境保护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十一五”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如果沿用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继续以无节制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来换取经济增长,“中国号”列车驶向的将不是和谐和繁荣,而是灾难和梦魇;“十一五”是中国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保护都是...

作者:胡勘平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环境思想的新攀越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国的环境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潘岳发表的论文《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641275作为这一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胡勘平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环境财政是落实“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关键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确定了“减量的”、“约束性的”环境保护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的资金需求和压力,揭示中国环境保护资金机制的问题,认为建立环境财政是政府履行环境保护公共职责的最具体的体现,必须有效地、综合地利用环境财政手段,落实“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

作者:马中 吴健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十一五”环境立法开局良好——2006年我国环境立法工作述评

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我国环境立法工作承接了“十五”计划的法制成果,并在新规划的引领下,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瞄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向,继续推进法制进程。纵览2006年环境立法,环境保护民主化、环保手段市场化、监管流程法制化、条文内容具体化的“四化”特点日益明显。概括而言,2006年环境立法成效斐然,成果显赫,新出台法律针砭时弊,新修订法律与时俱进,而...

作者:宁琛 吴志姣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2006年伊始,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把农村的环境问题推向了更重要的历史舞台。农业与农民生活是高度依赖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以来,农村问题与人口问题、贫困问题、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动态系统。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危机之间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愈演愈烈。应该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新农村建设若要取得实质的...

作者:汪澎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延伸阅读一 农村社会应对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农村地区,其中的主要问题又是来自于工厂的污染行为,2006年暑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在各自家乡进行了一次针对农村工厂污染状况的调查。调查选择农村工厂排污情况加以分析,描述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同时也探讨农村社会对此的反应方式。受调查村庄数量是64个,村庄选择大致相当于随机取样。

作者:陶传进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大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006年,一些待建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对环境生态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西线工程的论争以及关于朔天运河方案的讨论。一些在建的大型工程,例如长江三峡工程高位蓄水,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逐渐暴露出来,也引起了新的社会关注。

作者:范晓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中国水污染地图”——环境信息公开的范例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简称IPE)成立于2006年5月,是一家民间环保研究机构。IPE先期的工作重点是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水污染防治。为此IPE创立了一个与数字地图结合的水污染公益数据库,向公众提供全国水质信息、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

作者:马军 出版时间:2007年03月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