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精神扶贫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及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贫困人口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帮扶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和主力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用内生动力支撑贫困脱贫。笔者通过对青海省俄日村的田野调查,考察该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了解该村发展及生产生活状况,探究俄日村脱贫工作中贫困人口精神脱贫问题,思考是什么文化思想影响民众...
本文主要介绍海南省白沙县打安村通过发展天然橡胶这一主导产业以及其他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脱贫的过程,同时阐述了如何发挥合作社在脱贫中的带动作用以及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耕地紧张可能会使特色产业发展受阻;扶贫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合作社发展与引领能力问题;一些村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个人访谈,把一个家庭近40年的发展置于村落、地方社会、国家发展变迁的分析视野,呈现了个人、家庭、村落的脱贫能动性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扶贫实践相互嵌入的过程。一方面,国家贫困治理行动通过精准到户和整村扶贫的方式对家庭的脱贫行动形成基础性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变迁驱动因素又表现出高度的自我调适性。一个牧村家庭从“点式”演变为“网络式...
本文从六户村村庄的扶贫实践中总结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扶贫工作中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考察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哈尼族村落农民的脱贫之路。笔者于2016~2019年通过对牛红村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进行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牛红村农民外出务工无法积累到足以使他们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长期生活下去的资金,形成了“务工—消费至尽—再务工”的循环。文章最后思考在市场和习俗“无形之手”的掌控下,传统农民如何成为“新农民”。
本文介绍了选取金山村作为调研样本村的背景以及到金山村的调研过程。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