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经验

京东电商扶贫:理论、实践与经验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电商扶贫、农村电商的社会责任、社会政策这些方面的经验。

作者:李敏 李英格、房莉杰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青椒计划”分享

在中国的这个特色实践里,其实要建一个生态圈———开始也是像其他扶贫一样,是做一个点,或者是做一种类型的业务,或者是做一个环节上的业务;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不足,因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他所面临的包括基础设施、资金、人员素质这些,每一个都是缺的,他不是只缺这一个。所以你把这些东西连在一起,这个扶贫项目链已经越做越长。

作者:汤敏、苗青 李秉勤、房莉杰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社会救助如何才能减少贫困?——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社会救助研究综述

尽管学术界普遍认同社会救助是反贫困的社会政策,但是关于社会救助如何才能反贫困却争论不休。本文建构了分析社会救助反贫困功能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的瞄准效率、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三个方面(或步骤)。应用该分析框架,本文对我国主要的社会救助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以上分析框架基本上可以概括从20世纪末期至今我国社会救助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呈现了我国社会救助研...

作者:李棉管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社会资本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地位获得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分析

非遗传承人究竟是如何被认定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关键性因素是什么?非遗传承人作为社区文化精英,对其认定是一个地位获得的过程。在对三个案例地的实地调研基础上,本文发现通常所认为的技艺水平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的运用才是申报者获取传承人地位的重要路径。为获得“非遗传承人”称号这一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申报者还必须借助自身之外的社会资本,这些社资本主要就是“...

作者:孙九霞 李怡飞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城乡融合发展的“开源”模式与经验解读——基于河南省漯河市干河陈村的调查

本文选取“中国城镇化示范村”———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的“城中村”改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称为“开源”模式,一是因为干河陈村自1998年以来进行了持续的“城中村”改造,现阶段基本完成了就地城镇化的建设;二是干河陈村的“城中村”改造与村集体控股企业漯河市开源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开源集团”)同步发展,企业、集体、个人与产业共生共赢。本文力求通过对“开源”模...

作者:杨旭 李竣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另类”经验——对一个葡萄专业村1988~2018年的跟踪田野调查

经过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国农业微观层面发生了显著的技术演化与制度变迁。在主流话语体系中,小农户通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实现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现有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现代农业发展,即便是在关注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如小农户)的场合,也是在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和“组织”的话语下。本文...

作者:徐振宇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基于个人扶贫工作经验的“精准扶贫”实际操作困境研究报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贫困人口大国——不管是从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的理论出发此结论皆成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就,但同时仍然存在很多突出问题让我们无法彻底摆脱贫困的大帽子。自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以来,“精准扶贫”的...

作者:范霁雯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滇桂黔片区瓮安县产业扶贫典型模式与可持续脱贫经验

瓮安县以做强“茶产业”为核心,统筹推进“1+6+N”产业扶贫布局,建立股份、订单、就业务工三种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搭建产业园区、技术支持、销售服务三个产业持续发展平台,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通过调查该县13个乡镇(街道)15个村(社区)的产业扶贫实践以及609户农户产业扶贫生计响应发现:(1)瓮安县产业扶贫农户响应情况总体较好,农户感知度高、意愿度强,但农户响应强度由感知...

作者:游俊 李晓冰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