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山西需要选择以大城市作为核心的城市化模式,重视以城市圈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时期,山西的经济、社会、体制都处于急剧变革中,其空间重构在城市—区域上表现为密度、距离和分割三个变量的改变,高密度、近距离、浅分割的城市群体不断涌现和发育,已开始形成以太原为中心城市、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大中小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的城镇空间组织形态。
建设皖江城市带对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安徽省广泛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指出了皖江城市带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皖江城市带建设中的行政区划调整进行评价,并对皖江城市带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实现湖域生态文明和经济开发为目标的“生态经济特区”,具有先行试验生态与产业耦合模式的特殊职能。为此,如何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充分借鉴特区模式的区域开发和建设的经验,发挥地方政府改革家职能,勇于创新和大胆实践,才能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得以像深圳特区成为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排头兵”一样成为建设生态文...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伸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和发展好中原经济区,不仅直接关系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状...
城市圈是一个人口大国城市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自然结果。武汉城市圈在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建设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有效地带动了湖北和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武汉城市圈需要克服经济总量较低、竞争力较弱等不足,发挥大武汉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广阔腹地,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框架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数理方法,将长株潭划分为优化、重点、一般、限制、禁止五类主体功能区类型,结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与建设策略。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决定因素。与单一企业竞争力不同,一个地区或省市甚至多个省市的企业竞争力即企业的区域竞争力特指一个地区所有企业在特定时期表现出来的相对于其他区域主体而言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和能力。由于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竞争优势和实力的比较,为此,本文就中部企业发展态势从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发展效益、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
根据目前国内所发布的各类全国性企业发展排行榜,收集、整理、归纳并提炼出中部六省企业2010年的营业收入,按照营业收入大小的排名,形成中部前100强排行榜。依据2010年度中部六省各企业净利润的大小,评选出中部最赢利企业20强。根据中部民营企业2010年度的营业收入,筛选出民营企业50强。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