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相对贫困

河北省城镇村格局及其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变

“现在的聚落景观并不是静止的,它们总是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从它们的过去我们能理解一些特征,它们的现在隐藏着各种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将向一个未知的将来发展”(Roberts,1996)。我们对河北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从其城镇村格局与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变谈起。我们可以将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最终形成的河北城镇村格局及其经济、社会与政策特征,成为河北...

作者:李阿琳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力量共同作用下的区域分化的加剧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与人多地少等多种因素,河北省在历史上形成了城少村多与农村封闭的空间格局,并以落后的城镇经济、小农农业与简单的家庭工业为经济特征。由于历史与客观条件,全球化经济要素在强大的政府力量的作用下,渗入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政府力量与全球化经济的共同作用,使农村经济、社会与空间区域分化加剧。这是河北省农村就地城市化形成的区域动力。

作者:李阿琳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三大类型就地城市化的空间形态及动因

农村就地城市化形成的区域,一般是城市化型农村地区人口聚集的中心之处。河北省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区域与空间的形成,与历史的空间基础以及各级政府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在呈现区域绵延形态的同时,空间上表现着集中的“城”与分散的“村”。由于经济外向度与市场规模影响的产业形态的差异,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家庭、村、镇及上一级政府等资源配置主体的不同,河北农村就地城市化在空间上出现了三...

作者:李阿琳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河北省农村就地城市化发展的矛盾与问题

河北省农村在历史上产生的各种缺陷与各级政府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农村就地城市化区域与空间形态特征的原因,这些缺陷与经济全球化也带来农村就地城市化发展的深层问题。政府越投资建设、越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就越会加剧就地城市化地区的内在矛盾,引发社会与空间问题。本章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空间与环境、政策规划这四个方面,详细讨论河北省农村就地城市化发展的内在矛盾与问题。

作者:李阿琳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与就地城市化的未来

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发展,实际上有两个大的阶段。在毛泽东反资本主义的发展理想失败之后,全国各地才迅速走向以资本为导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河北省农村的就地城市化,实际上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框架下农村自我解决发展问题的结果;是在以“小城镇”这一城市化战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下,由地方政府推进廉价工业化的结果。在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下,河北省...

作者:李阿琳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中国农村留守人口之留守儿童导言

作为一个面临突出问题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2002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5年以来,国内相关学者和专家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和探索。尽管媒体的报道、学者的研究唤起了全社会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热情与意识,但从学术角度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存在亟待探索和深入的空间。留守儿童是中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庞大群体,任何只针对...

作者:叶敬忠 潘璐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中国农村留守人口之留守儿童研究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社区概况。

作者:叶敬忠 潘璐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中国农村留守人口之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本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作者:叶敬忠 潘璐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