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相对贫困

我国的儿童福利体系

本文阐述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独特内涵与发展脉络。我国 “儿童福利” 存在广义与狭义概念之争,官方传统上采用狭义概念,而学术研究多从广义出发,强调普惠与特惠结合的设计。历史脉络经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初期、转型扩面期及近五年的快速推进,形成分层分类的福利体系,包括孤弃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普通儿童政策。留守儿童政策属第三层次,依托多元主体责任分配,构建了国家福利递送链条。

作者:万国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不同类型儿童福利态度的量化比较

本文对4943名农村儿童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独居、他人监护等类型留守儿童在家庭虐待、校园暴力等风险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且抑郁、越轨行为问题更突出。留守儿童对国家福利责任认同度高,但可感知的福利组合仍以父母为主,政府及社会力量作用弱,福利提供广度、深度及执行效果均不足,需构建更普惠的公共福利体系。

作者:万国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留守儿童福利态度形成的质性阐释

本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高监护风险留守儿童开展质性研究,发现其形成主因是家庭去功能化及经济负担,虽占比低但面临情感忽视、校园暴力等多重风险,部分存在自残等严重问题。留守儿童福利态度呈矛盾性,对父母福利提供既怨念又依赖,对政府、社区等主体福利感知度低,学校是家外福利主阵地但心理健康等服务不足。

作者:万国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

本文分析儿童福利制度转型必要性,指出现有制度因家庭去功能化负面影响被低估、应对社会风险能力被高估而显脆弱。提出福利组合需重塑,强调公共部门引领、社区学校托举、民间力量参与。当前转型面临财政支出有限、基层服务队伍羸弱、专业技能匮乏等障碍,需从社会保障架构调整入手,构建资金与服务均衡的新型保障形态,推动普惠型福利发展。

作者:万国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留守儿童的福利态度与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结论、讨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4943名农村儿童问卷及183名被访者深度访谈,指出留守儿童问题是儿童福利制度局限的微观镜像。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可感知的福利提供、家内福利、家外福利均存在不足,其福利态度源于自利性风险防范需要,且预示制度变革必要性。据此提出强化院外福利落地能力、构建 “韧性家庭” 生态系统、落实多元主体责任共担、推动流动儿童关爱体系建设等建议。

作者:万国威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相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与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研究概述

本文对相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与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了阐释,对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可持续生计及社会救助的学术发展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阐述了相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与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研究的逻辑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创新和不足。

作者:王磊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相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与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本文在阐明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相关理论精髓的基础上,阐释了二者的内在逻辑,进而解构并重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建构了蕴含内外“两个循环”的项目理论分析框架。

作者:王磊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农村社会救助实施状况

本文分三个阶段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100多年的社会救助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回顾。依据实地调研数据和资料,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制度设计和实施层面剖析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基于辽宁省4市调查,文章对农村困境儿童社会救助实施状况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系统剖析了农村困境儿童发现、救助、预防机制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作者:王磊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