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构建农民合作社发展与精准扶贫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一方面需发挥合作社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使贫困人口能够依托合作社真正、永久脱贫;另一方面使合作社借助精准扶贫的实施,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合作社组织规范化发展,这构成本文的核心议题。
在一些省份调查精准扶贫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总是听到人们对当前扶贫工作的一些质疑,质疑者既有村民,也有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些质疑背后隐含的是人们对扶贫工作合法性的认知,引发了我们对扶贫工作合法性遭受质疑的担忧。这种对扶贫工作合法性的质疑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精准扶贫工作过分关注贫困户,而非贫困户则较难获得政策红利;政策非连续性以及政策间的张力挑战了人们的公平观念,从而引发了...
本文认为,精准扶贫政策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落实,不同层级的政府、基层组织和村庄里的农民遵循不同的行动逻辑,其间既有利益契合也有利益相悖的情况发生。同时,作为正式制度的政策又在不断调整,新旧政策内容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引发剧烈的制度冲突,使政策落实的政治机制、行政机制和治理机制交缠在一起而难以融合,加重了精准扶贫基层实践的负荷。鉴于目前精准扶贫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户,而...
本文以X省T县M镇B村相关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为例,在集中分析精准识别和住房建设两类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上,考察精准扶贫实践中的政策偏差及其调适,分析这种政策调适对基层贫困治理的影响,并从政策实践的角度对当前基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反思。
中国的扶贫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不可否认,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无法脱离贫困。以2010年的1274元贫困线标准进行统计,至当年年底,中国还有2688万贫困人口,扶贫资金的入户率不足70%。为什么扶贫资金和项目不能充分地落实到位呢?扶贫对象能够从扶贫资金与项目中获益多少呢?为什么出现干部和精英截留扶贫资金与资源的问题...
自2001年作为开发式扶贫重要构成内容被提出之后,产业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领域非常重要且较为有效的一种扶贫工作方式。不少研究对产业扶贫的现实功能及其对扶贫的积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也对产业扶贫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通过这些基于实践的考察和探讨,我们确实发现产业扶贫在推动扶贫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看到龙头企业等组织在产业扶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不可避免的是,在产...
搬迁移民扶贫在一定程度上是空间贫困理论的政策衍生,而对照空间贫困的概念和理论,我们也就能够对当前的搬迁移民扶贫进行反思和评价。空间贫困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扶贫瞄准问题,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抓住致贫的关键因素,从而制订针对性更强的反贫困措施。从当前我国的扶贫实践看,反贫困使用了家庭、个人瞄准和区域瞄准的综合方式,该方式也在实践层面取得了成效,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依然很大。中国贫困...
科技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受众群体的偏好性,但是当科技与政策、制度相结合的时候,科技就会对使用者产生选择效果。或者,我们也可以说,科技本身并不会选择使用者,但是科技的门槛效应和使用成本则会让贫困群体在客观上形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人能够支付科技及其配套工作的成本,而另一部分人则被排斥在科技扶贫的受众范围以外。当我们的科技扶贫工作不能充分吸纳贫困人口的参与,而是依据市场原则而选...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