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社会保障体系的评价与构建

社会保障是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克服人生中无法避免的衰老、疾病、伤残、失业、贫困、死亡等风险,过上稳定、 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 我国古圣先贤很早就给出了有关社会保障的经典论述: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我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救灾、 救荒工作, 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 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制度...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结构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横向制度结构,即社会保障项目;第二类是纵向制度结构,即社会保障支柱。就横向结构而言,以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责任的不同可以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模式、强制储蓄模式和国家保险模式。瑞典被公认为是福利国家的典型,其对福利的改革实践和经验为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就纵向...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可以分为首要目标和附属目标。首要目标主要包括充足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和稳健性,附属目标主要是指促进经济发展。本报告根据上述指标分析了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目标。在充足性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逐年下降,目前大约为48%,作为第一支柱,该替代率水平尚可接受,但应该大力建设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可负担性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偏...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改革

世界各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主要有六种模式:小改的参数式改革、大改的完全市场化改革、中改的名义账户制改革、早改的公共预筹积累制改革、多改的多支柱改革以及统改的整合碎片化制度改革。这六种模式并不是绝对排斥的。一个国家在选定了一个改革模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融合其他多个模式予以配合。因此,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政策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国际社保制度改革的...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构建

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社会保障立法模式具有典型性。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确立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将英国推向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世界福利国家之巅。德国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制建设的典范,其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美国1935年出台的《社会保障法》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社会保障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建立了体现按效...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性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包括: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动了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扩大范围为目标,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拓展;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契机,维护了社会稳定;以社会化管理为目标,减轻了企事业单位负担;以提高监管水平为举措,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础之一。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覆盖人数逐步增多,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也要看到,社会救助事业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比如造成贫困的社会风险...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福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事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各项福利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保障对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福利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分享着...

作者: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