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总结国际上开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经验,可以发现:(1)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指标体系;(2)有关框架的构建目前没有最好的,基本都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状态;(3)欧洲各国都倾向于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与可持续发展政策联系起来;(4)指标的数目没有特定的限制,数目的选择取决于框架、主要议题和选择的过程;(5)在数据的可得性方面,某些数据的缺乏是导致指标进一步发展...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开发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多次专家和用户的研讨会为指标体系开发的方法论和指标选取提出了很多意见,可采纳的意见均被采纳,有些意见在实践中难于贯彻,只能舍弃。但无论怎样,一个指标体系的形成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科研成果,而应该是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和机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形成的一个政策工具。
我们理解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机制和能力的作用下,自然资源基础、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和趋势,我们将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对象区分为两大部分:(1)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评估体系;(2)可持续发展机制与能力评估体系。
中国目前发展的状态与1980年以来中国奉行的不均衡发展理论有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理论界形成梯度理论。按区域空间发展水平,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步向中间技术地带、传统技术地带推移。这一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对中国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家“七五”计划对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战略阐述的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的出口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过高,技术开发能力仍然薄弱;地区经济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国有经济成分比例过大,国家对国有企业补贴过多;诸侯经济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规模和竞争力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供应相对紧张。1980~2002年我国人均生态占用一直呈上升趋势,生态赤字不断增加。1980~2002年,宁夏、山东和上海大部分时段都出现了生态赤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过去20多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若考虑人均GDP,我们却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发达国家的1/25。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人均GDP差异巨大,发达地区上海人均GDP达到了4.1万元/年,而中等发达地区——德州的人均GDP为9000元/年,欠发达地区固原的人均GDP却只有2000元/年。
目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总量进入持续减速增长阶段,综合素质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呈提升态势;(2)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城市总体步入富裕型,农村已实现小康型;(3)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增幅0.71%;(4)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分配较为公平,基尼系数均居安全警戒线0.4以下;(5)国家非常重视研发,2003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