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指出,乡村振兴的质量兴农是指通过农产品向农商品的转化,让市场成为农民增收的载体,让农商品成为消费者的需要,让生态农商品成为文化品牌;满足乡村振兴质量兴农的需要,关键是要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国家战略对接,在国家层面围绕农商品这一主题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即调顺产业、调优品质、调精品种;满足乡村振兴质量兴农需要的技术路径,是把握农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驱动按钮,激发提质增效...
本文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绿色发展是人类价值取向之需,是生态文化建设之需;满足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要增加农民健康以及影响健康的知识知晓率,努力提高农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转换思维方式与创新;满足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技术路径是以提升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前提,共治、共享,各地要高度重视规划建设,实现规划与村规的有机结合,让村民和村共享建设成效。
本文认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兴盛需要是固村魂、解村惑;满足乡村振兴文化兴盛需要的关键是孕“乡愁”、育“乡风”,建设乡土人文环境,培育乡贤,淳化民俗;满足乡村振兴文化兴盛需要的技术路径,是通过文化铸魂和激发时代活力,关键是为村民“搭台”和为乡土守“魂”。
本文认为,乡村社会治理的目的是实现村民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乡村安定兴旺;满足乡村振兴乡村善治需要的关键是建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机制,排忧解难;满足乡村振兴乡村善治需要的技术路径,运用现代化思维,关键是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贤培育、“三治”统摄机制的有机结合。
本文指出,乡村振兴的特色减贫是社会制度的需要,是共同富裕的需要;满足乡村振兴特色减贫需要的关键是激发内生活力,思想上拔“穷根”和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扶持体系;满足乡村振兴特色减贫需要的技术路径是用可花的钱解决可办的事,以此引导农民群众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思想和实践的飞跃,做到减贫目标精准,减贫监管精准。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1389746研究就业扶贫工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效衔接的路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章结合重庆市、甘肃省、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现西宁市湟中区)、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河北省邢台...
2019年,舆论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振兴政策驱动力不断增强,全国乡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态势备受瞩目,“乡字号/土字号”入选“汉语盘点2019”十大新词语;农业农村改革激发活力,相关顶层设计和法律保障成为热点议题,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实践示范成为报道热点;乡村治理相关决策部署接连发布,各地具有鲜明特色的善治之路引发舆论浓厚兴趣。从传播特点看,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本文从人、地、系统三方面提出培育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最大化牧区发展的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地方社会系统的适应变异性。
本文首先分析了制约年庄村乡村振兴的因素,其次提出了年庄村对接乡村振兴的建议:重视扶贫开发的规模效应、注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断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如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实践当中遇到的难题,体制机制与政策在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的相互推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内外城乡经济社会运行的轨迹来看,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经历了失衡—平衡—新失衡—再平衡的过程;在各国应对城乡失衡的治理策略上,呈现从城乡分治到城乡共治的治理趋势。分析认为,目前制约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的关键因素是对城乡二元体制的路径依赖,...
战略衔接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