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利用2015~2016年采集的陕西和宁夏地区的2946户农户微观数据,首先,采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对不同农村金融机构融资选择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其次,采用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s Model)来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差异;最后,采用QTE模型进行农户福利水平的分位数处理效应...
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对提升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效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其次,应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创新力度;最后,还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配套改革,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制度环境。
在扶贫开发新时代,中央进一步指出: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得到不断凸显。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不仅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政策托底保障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民生事业。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和救助体制,建立新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和救助体制,是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
本章是本书的引言,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界定;研发方法与思路;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随着公平正义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于公平的成果百家争鸣,研究不断深入,公平已经成为政府、学者和公众衡量公共政策的基本标准。而社会保障是一种保障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的社会安全制度,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功能,公平性是其必须具备的理念和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章从社会保障的(准)“公共品”属性出...
对社会保障经济公平的评估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需要根据某种理论基础建立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本章在回顾前人对社会保障公平评判指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学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行性、一致性、发展性等原则,设计了静态公平(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动态公平、适应性、非均衡度量、城乡均衡度量等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社会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更是自1983年的1.82扩大至2011年的3.13。对于具有公共属性且有增进国民福利、改善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功能的社会保障来说,城镇几乎享受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公共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全部,而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解体,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缺位...
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6万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达10.37万亿元,按照世界银行最新发布数据和国别收入四组分组标准,我国2011年人均国民收入为4930美元,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具有公共属性且有增进国民福利、改善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但...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其承担的劳动保护与生活保障功能,均是政府为实现某项社会目标而推动、演变与发展的,在社会化的社会保障模式选择中,参与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体,因此影响社会保障经济公平发展的原因,从政府视角看,政府重城轻乡、先沿海后内陆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公共财政投入的偏差是城乡、区域社会保障经济公平非均衡的根本原因;从社会的视角看,社会矛盾的优先解决顺序造成了社会保...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