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在美国,普通家庭 3~4 年的收入可以买一栋别墅,但在伯克利却要 11~12 年;高房价使伯克利只有不到 20% 的人能买得起房,并且成为一个以租为主的社区。但向往的人们仍然从美国乃至全世界汇聚到伯克利。事实是,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在伯克利较好地获得了宜居。伯克利究竟用什么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它的住房保障问题?
美国的保障房提供,不仅非营利主导,而且政—企—社合作共治。中国若能建此模式,保障房及其他领域公共服务提供都将更可持续,社会治理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1951 年开始兴建的美国波士顿哥伦比亚角公共住房项目——哥伦比亚角,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美国东部六州)最 大的一个公共住房项目。该项目开始受到租户们的欢迎,但运转近十年之后开始衰败,在长期种族冲突、毒品和犯罪等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分崩离析。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社区更是进一步蜕变为贫民窟,成为贩毒和团伙犯罪的庇护所。1978 年,政府、私人开发商和当地居民一...
美国公共住房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不可持续现象:一、早期大面积、低质量的集中建造,导致很多项目变成贫民窟化;二、随后分散地进行高质量的建造,项目仍然运营不下去。本文以伯克利为例,分析公共住房的第二个不可持续现象。其发生有制度设计方面的不足,如运营与维修经费不足,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公共住房不与市场竞争的“残余”(residual)地位。进一步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公共...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也有这样一位理想主义者,凯瑟林·鲍尔,致力于在美国推动大规模的非商业住房发展,改变了整个美国的社会住房观念。凯瑟林·鲍尔是一位住房改革者和城市理论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本文通过两个失败案例介绍并揭示了美国公共住房制度的演变及内在逻辑。剩余福利制度下的“不与市场竞争”原则导致公共住房被置于剩余地位并被建构成一个市场经济中的“计划经济部门”,由此产生诸多不可持续问题。新公共管理通过由“直接提供”向“间接提供”(即政府资助私人提供)方式转变,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我国公租房制度建设的直接借鉴意义是:一、确定公租房的市场地位(是否可以与市场竞...
一向直接政府提供的社会领域基础设施服务,为何以及如何转向私人出资并提供的PPP模式,是当下PPP推广应用中待解的难点。本文介绍了美国保障房PPP演变的历史及经验。直接政府以及之后的政府出资、私人提供的间接政府模式的相继失败,导致了向PPP模式转变。PPP模式通过私人进行项目权益投资、政府提供付费流、资金无成本进入项目方式,成功解决了低现金流下的私人投资回报问题;同时通过...
保障性住房从一开始就应着眼于建设功能完整的社区,而不是只作为住房或者穷人聚集区来建。保障性住房社区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保居民能有效利用基础设施,这主要依靠科学选址和加大投入来实现。二是建设和谐的社区关系,培养社区志愿精神和合作意识。当前,我国的保障房建设面临着追赶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出现只建住房、不建社区,只建住房、不建配套设施的现象,为将来保障...
本文以当前“租购并举”下,租赁部门建设中被忽略公租房部门建设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该部门的长期可持续运营这一核心问题。鉴于英美国家公共住房在政府直接提供的失败后,都转向了多元主体竞争的“准市场”模式,本文以此为背景,以公租房提供中最具有制度创新性的北京和上海为例,研究其准市场构建程度。结果发现,两地均形成了“单一国企地域性垄断”模式,该模式更加符合“准等级”而不是“准市场...
本文介绍作者走上田间地头,走进老年人家里,重点深入了解了S镇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面临的各方面问题。提出农村养老建议:一是国家规划要科学有效下沉,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精准接地气的服务;二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充分保障农村老年人各方面权益;三是从农村生活现状出发,大力解决农村老年人就医困难;四是要着重考虑特殊老年人长期照料,提升这部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五是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