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价值观的实践,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研究多元化形态的生活方式,是保存和记录人类生活与文化的途径,也可为人们构建理想生活方式做学理上的参考。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研究女性生活方式,能更好地为生活的多元化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提供参考。
2011~2015年,性别与空间研究产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在研究数量、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较之上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和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本阶段的研究推向了更高的水平。
从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到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近代旅游业的发端,再到当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旅行的动机有所变化,但旅游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到今天,不仅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主要的休闲形式,而且女性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决策者。她们不仅在旅游市场上占据着半边天,而且承担着主要的旅游接待工作,女性在餐饮业、住宿业、会议服务、旅游交通等旅游核...
女性的性与身体是一个前沿、新兴的研究领域,有趣且重要。虽然近年来相关的学术文献有所增加,但是无论相比于其他文献还是社会关注议题,无论是在整体的社会科学界还是在妇女/性别研究领域,女性的性与身体依然“缺席却在场”(Shiling,转引自李康,2001)。
本综述所指的男性气质研究(masculinity study),有时被简称为“男性研究”,但与 men's study不同,masculinity study是关于男性社会性别角色实践、男性气质和男性社会角色文化再现的研究,属于社会性别研究的范畴。换言之,不具备社会性别意识的、仅是针对“生理男人”的研究,或者强化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男人研究”,都不属于本综述讨论...
伴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深入,2011~2015年学界对高层人才越来越关注,对女性高层人才(指副处级及以上女性党政干部、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高层管理中的女性)的研究迅速增加。
本综述所指“女童”为18岁以下女性儿童,依据来源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女童”的界定。本综述的框架包括以下六个议题:女童相关法律政策与实践、女童生存与健康、女童教育与发展、女童保护和参与、女童的性别观念和性别意识、留守女童和少数民族女童。本综述的文献为2011~2015年公开出版的书籍、学位论文以及期刊学术论文。文献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一是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和学位...
中国是全球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生育率急速下降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寿命在不断延长,这加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使其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如何科学、积极地认识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上至中央最高决策层、下至社区乡村的普通老百姓都高度关切的重要民生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正式开始进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按照时间顺序来看,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大致可分为起始、初步发展、稳步发展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为1996~2002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出现少量女性主义研究成果,几篇探索起步性质的论文得以发表,在三部国际关系学专著中也出现了女性主义相关内容的章节;初步发展阶段为2002~2005年,中国学界出现更多女性...
2011~2015年,中国对国外的女性/性别研究在保持以往稳定发展态势的同时,呈现出研究主题多元分布、研究理论纵深推进、研究聚焦新问题的鲜明特点。本综述首先对2011~2015年中国关于国外女性/性别进行研究的成果进行总体统计和概览,其次对这五年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热点、研究趋势进行归纳、分析和评介,最后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