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以交叠影响域理论和符号互动论为基础,探究弱势家庭的教育期望与学业参与在支持学生学业表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长对子女怀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并将之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动,通过在学校场域与家庭场域积极、持续参与子女教育,实现有效的家校互动并建立紧密的亲子互动,进而达成子女学业参与的家庭支持,即弱势家庭积极的学业参与为儿童取得更好的学业表现、实现社会跃迁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2021年我国进入了“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流动儿童教育也显现出了新的地方性和阶段性差异。本文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新型城镇化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围绕新时期流动人口与流动儿童规模、流动儿童教育发展以及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三大板块,递进式阐述了中国流动儿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本文提出,优化公共教育供给是应对新人口...
本文基于2000年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历时比较的角度,在简要描述流动人口总体发展趋势和我国总人口教育状况的基础上,从教育结构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两个方面描绘了流动人口的教育特征,并从性别、年龄、流动范围和省区四个方面讨论了流动人口内部子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初中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流动人口在宏观层面同样具有教育选择性;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流动人口...
流动儿童关乎个体、家庭和祖国的未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7岁流动儿童7109万人,是2010年3581万人的近2倍,其中0~14岁5319万人。每4名儿童中有1名流动儿童。省内跨市和跨省流动儿童分别为5647万人和1462万人,前者是后者的约4倍。0岁流动可能性最小,1~14岁儿童有1/5强的流动可能性,15~17岁儿童流动可能性增大到近1/2。...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彰显流入地政府应对流动人口并为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担当。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保障流动儿童接受公共教育服务是应对人口危机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通过重构材料准入制和积分入学制城市的入学指标,对两类城市的入学门槛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新形势下城市入学门槛已然有所降低,更多的城市以累积性指标作为积分或材料审核的主要要求。本文建议各地政府应重视流动儿童的教育...
本文梳理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的政策演进,实证分析了2020年全国31个省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的状况与问题。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大中央财政资助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力度。同时,针对缺乏系统、高效的监督机制这一现有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体系下的薄弱环节,应落实相关政策执行的国家审计制...
儿童关爱保护一直以来是公共政策关注的重点。我国城市流动儿童72294935规模庞大,关爱保护政策体现出保护主体多元化、保护主题扩面、保护方法专业化等特点,但也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健全、政策目标和服务体系有待拓展、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多元参与格局有待加强、政策评估机制有待建立等问题。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协同工作机制、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队伍、加强监测评估等方面促...
积分制入学已成为不少城市回应流动儿童入学需求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以珠三角为例,梳理了2009~2022年积分入学政策的起源、扩散与变迁,着重讨论2016~2022年各地积分政策修订过程中围绕不同积分项目的争论。本文认为,积分制将原来的非正式入学渠道正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渠道。但正式化本身有其代价,在政策修订与实施过程中如何保障流动人员的参与和流动儿童...
本文针对珠三角地区的流动儿童进行研究,探究“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影响。在“双减”政策的落实方面,本研究发现,“双减”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包括有效缓解流动儿童学习压力、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开展丰富的课后服务及提升学生参与情况等等。同时,本研究也注意到,学校课后服务落实情况及效果差别明显,课后服务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需求。本研究...
2019~2021年,广州逐步落地中考新政,从2019年起放宽非户籍生公办普高报考条件,从2021年起将公办普高非户籍生招生限额从8%调整为8%~15%/18%;逐步提高自主招生及“名额分配”在招生计划中的占比。中考新政使流动儿童在广州升读公办普高的机会有所增加、他们与户籍生在统考批次的录取门槛差距有所缩小,户籍生升读公办普高的途径更多元化、就读机会未受到显著负面影响;...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