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样本乡农民工年龄的模型变量解释
所属图书:农民工农地流转与城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关键词:
农地流转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D乡为例

第一节 绪论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经济社会,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土地和劳动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这两项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视为20世纪末中国最成功的经济改革和制度安排之一(王智新、梁翠,201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效率不断提高,农村同等的生产任务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于是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成为富余劳动力。城镇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伴随着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等诸多项目的进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作为产业支撑,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需求。同时,传统的细碎化、家庭式的土地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枷锁,这就为农地流转提供了必然性。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含义是指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拥有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可将土地在保留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和土地入股等多种不同形式流转,供其他人或经济组织使用。农地流转这种形式对20世纪70年代实行至今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创新,近年来多个地区农地流转试点的成功经验,已经充分说明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提高土地收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新时期农村经济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有切实意义,对我国土地制度发展创新飞跃有重要作用(陈锡斌,2010)。农业劳动力转移既包括劳动力本身从事的职业由农业向其他产业转移,也包括劳动力由农村转移进城镇。就前者而言,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富余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