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论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国际社会团结

  • 报告作者:范和生 陶德强
  • 所属图书:中拉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 图书作者:范和生
  •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 所属丛书:
  • 报告字数:16478字报告页数:20页 报告大小:

文章摘要

国际社会团结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特定团结,是不同国家之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过程。作为国际政治社会化产物,国际社会团结内驱于对幸福追求和公平正义的向往,催化于经济与安全共同需要的达成,成形于契约与行动,并且始终蕴含一定的矛盾张力。公共卫生危机下,国际社会团结具有认知风险、协调行动的一般过程,同时兼具理想型与曲折性两种形态。新冠疫情表明,同处危机中的不同国家,基于“置身事外”与“身陷其中”、“共同利益”与“相同利益”、“守法收益”与“违法成本”、“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不同认知,在团结条件和行动付出上存有差异,从而使得国际社会团结陷入困境。对此,国际社会的团结创造,关键是要凸显“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全球化加深彼此联系,同时推进全球卫生治理。

作者简介

范和生: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政治社会学、国际政治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出版专著10部,主编教材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在CSSCI(含扩展版)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等纵向课题8项,主持省、市、县各类横向课题30多项,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科研奖项近20项。

陶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