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索卡尔事件”所引发的“科学大战”给包括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social constructionalism)在内的后现代思想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这种冲击使社会建构主义阵营发生“更多的转向”(拉图尔)。该课题主要从思想源流、研究纲领、分析工具几方面来探究社会建构主义“更多转向”中的几个重要向度:ANT(角色网络理论)转向;...
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政策是某一活动领域的标签,是一般意图的一种表达或对事务的一种期望的陈述(Hogwood&Gunn,1984)。政策被更好地表达为我们如何理解世界,以便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才能实现我们目标的认知结构(Kingdom,1997)。
本文讨论了现代社会科学关于技术的研究中经常被预设的三种技术观:自然主义的、建构主义的和批判主义的。我们探讨了它们各自对技术本体和技术变迁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贡献与局限。本文认为技术观在技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构成了相关技术研究的基本预设,每一种技术观都能提供特定的问题域和观察视角。因此相比于争论技术观的“对错”,发挥...
疾病和健康根植于社会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文化含义。一些疾病不仅仅具有生物学本质,而且具有社会文化内涵。对于某些精神疾病而言,更体现社会互动和建构的性质。此外,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疾病的体验和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框架,社会建构主义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定义、个体的疾病体验和反应,以及一些群体的行为或症状被医学化的过程具有重要的...
本研究以中国上海为个案对离婚单亲家庭青少年的需要做出研究,研究方法采取后实证主义范式与建构主义范式相结合的质性研究取向,资料主要来源于对15个个案的深度访谈。本研究所持的是行动/互动的社会儿童观,采取需要理论里问题/困扰与资源复杂互动关系的社会服务视角,探索处于父母离婚家庭情境中的青少年因问题与解决问题所需资源之间关系而形成的需要理解。
围绕共享发展理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发展目标,在社会保障改革、制度优化及定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推进过程中,以社会保障权益为核心的再分配机制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的时代挑战与时代命题。本书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三种方法,沿着“理念—制度—问题”主线展开,从理念出发,分析制度框架,回归现实,探寻我国社会保障权益与收入分配公平优化路径;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
转型社会成为分析当前中国复杂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困境的一个基本背景;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共政策研究中比较常用的分析视角,本研究在批判借鉴委托-代理分析视角的基础上对一项全国性的生态建设项目基层实施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有利于还原并构建政策地方实施过程的“全景图”;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政策基层执行主体行动实践的逻辑,以建构主义视角为基础,通过多元行动主体的话语分析对政...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