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尔干,个人和群体性的劳工迁移已经存在了数个世纪之久。人们为了谋生发财,和亲属朋友一道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离开故土。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在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过程中个人和群体所经历的某些危机时刻。
分别、远行、苦工和孤独,对家人和亲属的朝思暮想,是移民日常社会中非常痛苦的时刻。在长时间居留异乡后,重返家园的意义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对于移民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们来说,亲人外出打工也使他们备受情感煎熬。然而在这里,笔者不仅仅从心理方面进行考察,这一问题还存在着社会-文化维度。我从个人和群体所具有并发展的文化模式的动力系统的维度考察了劳工的迁移和流动,他们对故土社会的影响,以及在国外暂时或长期居留的离散的人们的情况。此外,这种类型的迁移改变了家庭里的仪式和庆典的日程安排、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
本文建立在过去3年在来自马其顿共和国的阿尔巴尼亚流动劳工中所做的民族学田野考察的基础之上。我的考察工作包括了对移民故乡居住的前移民和现在的移民的访谈,对没有迁移的移民的朋友和亲属的访谈,以及对在斯洛文尼亚工作的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移民的访谈。
<<
〔保〕伊维洛·马科夫:伊维洛·马科夫(Ivaylo Markov) 保加利亚科学院民族学与民俗研究所暨民族学博物馆副教授,博士论文为《马其顿的当代阿尔巴尼亚劳工迁移》(2012)。研究领域包括移民与移民研究、边界地区与边界研究、认同问题、文化传统和地方发展、家庭与亲属关系、宗教。主要论著为《怀旧与欧洲希望: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劳工移民对南斯拉夫时期的向往》(载于《巴尔干民族志15—16》,柏林,2013)、《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劳工移民:一些研究观点和视角》(载于P. 贺瑞斯托夫主编《巴尔干移民文化:保加利亚与马其顿的历史与当代案例》,索菲亚,2010)。
于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