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数百年来,万尾村的京族人积累了许多生产、生活知识,有效地促进了万尾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捕捞是万尾京族人的主要谋生方式,因此掌握海洋气候变化的规律至关重要。久而久之,万尾京族人形成了一套丰富的天文、水文等地方性知识。
万尾村村民世世代代以出海捕捞为生。自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该村村民自力更生围海造田,依托邻海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50多年来,万尾村从单纯的渔业生产,发展为工、农、林、渔业并举。目前,京族群众的收入主要来自旅游、边贸、捕捞、水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产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10年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如今走进万尾村,只见一栋栋小洋楼整...
万尾村村委会管辖着3个自然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1132户。据江平派出所统计,截至2010年5月,万尾村常住人口有4659人。岛上的主体民族为京、汉、壮、瑶四个民族,其中京族占全村人口的95%。
京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定居于海岛的民族之一。濒海而居这一因素在京族人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直以来,独特的生存环境使得京族人的经济生活呈现以海洋捕捞业为主的特点,一些学者称之为“靠海吃海”。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复苏以及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边境贸易一度成为万尾村的主导产业,当地经济生活结构发生了从“靠海吃海”向“靠边吃边”的转变。
万尾村村委会管辖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1195户人家,常住人口4430人,岛上居住有京、汉、壮、瑶等民族,其中京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村民以浅海捕捞、边境贸易、旅游服务业等为主要生计方式,生活水平较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近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推动下,以“哈节”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的万尾村作为中国南方边疆的一个海岛民族聚居地,从中...
近年来,万尾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浅海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和运销、汽车运输、旅游餐饮服务、边境互市贸易、竹排修造等,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村委会是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具有法人资格,受镇政府的指导和村党总支部的领导。
我国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东兴市江平镇辖区内的京族三岛一带。京族三岛因岛上居民以京族为主而得名,包括万尾、山心、巫头三个浅海岛屿。江平镇距东兴市17公里,距防城港市50公里,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70公里。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