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当前上访潮居高不下,主流认识局限于维权视角。这种视角仅有部分解释力,难以解释无理上访的扩大化趋势。借助吉登斯的权力观,将权力运作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相关话语联系起来,可以从“治理—资源”的角度理解基层上访治理的实践。从新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基层政府在上访治理中有足够的权威性资源,因此可以在缺乏配置性资源的情况下成功应对无理上访问题,这种权威性资源建立在“...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契合中国本土文化内涵的理论分析框架来解释农民上访量剧增的现象。与强调农民具有抽象的公民权利意识、阶层意识和自觉的政治抗争意愿的观点不同,本文突出了农民日常生活政治的重要性,认为农民上访事件的日益增多,与锻造“气”“忍”“报”及时运观等农民生活政治品性的“微观政治场”里的秩序维系机制遭到破坏紧密相关。农民上访不全是为了抗争性维权,更多的是为了...
面对高涨的上访潮,信访工作制度不断强化信访人的权利和基层政府的职责。从调研来看,这并没有给基层政府提供合法有效的治理技术,基层政府陷入非法运作的边缘。当前的困局在于,信访渠道出现了淤塞,面对成千上万的信访者,政府未能通过有效的制度装置区分上访问题的性质。分类治理可能是疏通信访渠道的有效思路。根据上访诉求的合法性程度,目前的上访可以分为有理上访、无理上访、协商...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正在承担着共和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职责。现在距我们期待的2008 年奥运会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北京的稳定与形象建设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 我们不得不把一个已经令首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提出来供决策部门参考, 即“上访村” 和“上访花园” 问题。2005年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指示, 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建立公安信访工作的...
派性村庄内的农民上访行动兼具个体意志与派性意志的双重特征,农民上访的个体意志使个体的上访行动具备维护自身利益的内涵,而农民上访的派性意志使上访行动具备明显的政治斗争意图。在派性村庄政治下,农民上访变成了派性斗争的工具,而国家权力则在上访行动中变成了派性斗争倚重的工具。通过农民上访和国家权力的干预,村庄派系之间的权力格局被重新塑造,同时国家权力也通过对村庄权力...
调查显示,随着执法规范化的推进,涉警上访的高压态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出现新的上访高潮,而且上访的性质也迅速异化。“维权论”和“治权论”都没能为涉警上访的失控提供一套合理的解释框架,因为真正的原因在于上访治理的政治原则缺失。政治原则的缺失使上访治理规则丧失辨识、裁断和实践是非对错的能力,导致上访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无理上访堵塞了上访维权的道路。与此同时,...
本文关注的是一位“神经病人”的上访故事。首先,本文描述了村民朱丽叶与民警老曹之间的矛盾,介绍了县、乡政府对这位“神经病人”的维权行为的拒绝。其次,本文概述了朱丽叶的家庭纠纷,详细描述了朱丽叶的上访理由及自2004年以来的上访经过。最后,本文指出了该案例在理解当前农民上访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强调应在公权力与普罗大众之间构建一个清晰的合理的边界。
发达地区农村由于经济分化加深,阶层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村庄上层掌握了村庄利益与资源的分配,运用金钱支配村庄选举,通过炫耀性消费构建排斥性的人情与消费圈,对村庄底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构成巨大压力,使底层形成了对抗上层的上访群体。这种底层针对上层的上访本质上是一种阶层冲突,因此此类上访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技术治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整合。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