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分析为本书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状况,为后文研究影响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的因素提供基础。
结合具体数据和个案访谈,对调查样本的就业流动经历和选择进行全景描述,全方位呈现:女性就业流动中的身体流动与类聚本能;性别身份的空间分隔与再造,描述不同的文化背景、族群认同、语言分野造成的性别身份的空间分隔和职业层级的差异,女性积极的生存理性和就业入世,在就业流动过程中所遭遇的劳动异化、与父权制的博弈,性别化的自我认同与再生产,以及女性就业流动中正向的经济地位...
2015年《女性生活蓝皮书》由5篇调查报告,关于女性消费新需求、新权益、新责任的专论,以及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建设学术专论组成。2014年,女性对生活的评价向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指数63.2分,比2013年低6分,从高到低的排序是:西安、长沙、广州、杭州、上海、成都、南昌、哈尔滨、兰州、北京。而女性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74.9分,高于城市女性生...
调查数据显示,进城务工女性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收入增加和家庭地位提高,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消费方式正在逐步实现转型。现阶段中国进城务工女性消费有四个突出特点:其一,收入增加,经济自主管理更为普遍。其二,消费谨慎增长,整体水平提高有限;与农村女性相比,进城务工女性消费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二者仍处于同一消费水平,没有质的差异。其三,消费结构正悄然...
电动自行车在中国许多乡村地区非常普及,方便了广大乡村女性劳动力在县域内就业。调查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对增加乡村女性劳动力在县域内就业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乡村女性劳动力所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所处乡村相对县城的区位、乡村内外道路状况以及个人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电动自行车对乡村女性劳动力在县域内就业水平作用的发挥。乡村女性劳动力县域内就业增加将在女性劳动力、农户家庭...
转型时期,女性就业率下降的同时职业结构优化,这一变化形成了女性群体不同方向的社会流动。一方面,一部分女性进入第三产业,与男性相比,女性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提高;一部分农村女性实现了经济身份的转变。另一方面,相对于男性,城镇中青年女性就业率明显下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比例更高;农业女性化趋势使一部分女性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被边缘化。
通过对就业的总体情况和对妇女就业具有较大影响的两种就业形态———城镇单位就业和非正规就业进行描述和分析, 我们发现, 随着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建立, 1995年以来的十年间, 中国妇女就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妇女就业的总体规模持续增加, 城镇就业女性数量和比例开始回升, 就业和再就业困难正在缓解; 但妇女就业结构的非正规化已经出现。城镇单位...
调查显示,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56.3%的被访女大学生降低了就业标准。女大学生创业面临缺少经验、缺少社会资源和压力大三大困难。结论: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是遭受就业性别歧视,直接动因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建议:将性别平等纳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体系,营造公平、公正、平...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