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乡村精神生活     检索到  19831  条相关信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含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质,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指导。浙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作者:冯颜利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广州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区只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外在表现,更为内核的是在超大城市文化冲击下乡村精神的弱化和复制,导致其失去了对物质发展的引领促进功能。因此,推进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亟须聚焦乡村精神生活,因地制宜地挖掘、提炼和塑造乡村精神,实现乡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频共振、协调发展。本报告聚焦广州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要问题,在分析广州推进乡村...

作者:张仙凤 梁宇玲 张泽扬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在整个人生中的作用非常大。如何来解决精神生活层面出现的问题?如何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看古人是怎么做的。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化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儒、释、道三家。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曾说:“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春秋》代表儒学,《老》《庄》代表道家,参禅的“禅”代表佛家,中国古代三家三足鼎立构...

作者:董群 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关键词:佛教

近20年来,中国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得到了积极的推进。市场经济深人乡村腹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流通和人口的流动,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也在此过程中渗透进乡村的各个角落;国家政策和制度,如新农村建设、征地制度改革、村改居等,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乡村的城镇化建设形成了巨大的拉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人股...

作者:周大鸣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当下,乡村教育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教育改革需要借鉴历史经验。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研究乡村教育问题的思想家之一,他所主持的乡村教育实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下的乡村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而如何借鉴则应对其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了解。

作者:高啸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本文探讨了时空变迁下的乡村文化发展、河南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形势、面临的问题及推进治理的文化路径。

作者:李三辉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本文从村庄内部和农民的视角出发,首先呈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的整体图景,剖析了数字技术与乡村中不同群体、场景和要素的互动形塑逻辑。其次,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和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对此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

作者:叶敬忠 刘娟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近代以来,原有的乡村社会秩序逐渐被打破,而新的秩序没有及时建立,我国乡村走向衰败,城乡二元体制以及改革转型更是加重了农村衰落的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中央及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直至2017年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本文指出,以系统改革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二是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培育新...

作者:余孝东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