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人的权利和尊严是人权的“构成性多元”要素,后者为前者提供道德支撑,是更隐性的价值标准。当前中国民众对人权的认知尚欠缺一种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自我审视和相互理解。大部分民众具有人性尊严的意识,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尊严,但这种认识容易受社会条件的影响而形成一种人格评价。民众更倾向于认同每个人享有尊严意味着获得他应得的那份尊重,但这同时要求人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并不断付出...
人权通常被定义为人类基于其固有尊严价值而享有的权利。这种人权与固有尊严之间的概念联系虽然流行,但毫无意义。它引发了关于什么赋予人权固有尊严的哲学争议,并分散了人权的核心功能,即对强权者特别是国家施加限制。为了回应该难题,我以最大限度服务人权目的的方式对人权与尊严进行概念重构,区分了“固有尊严”和“身份尊严”,并将人权与后者而非前者联系起来。首先,我认为人权表...
人的尊严是当代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文本中的重要命题,但基于规范形式的抽象化、思想资源的多元化和实证程度的差异化等因素,不同国家对其的认识并不一致,规范定位与实务运作也不尽相同。作为一个从道德哲学转化而来的宪法规范,自古希腊至康德以来的精神成长史是理解人的尊严之内涵与范畴的关键。通过对历史渊源的梳理,可以发现人的尊严经历了从秩序性向普遍性转化的古今之变;经由对德...
本文从大地伦理和环境伦理的视角,讨论农业伦理。这一视角的根本就在于将人类变成土地与环境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坚持万物有灵的思想,从而还土地以尊严。
从半个世纪的社会发展实践来看,人类和社会发展在追求自己表层目标(如减少贫困、性别歧视、艾滋病等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培育和凝练着自己的品质。本文根据对几十年来人类和社会发展理论的有限梳理,提炼出人类发展的八个内在基本品质,应该说,这些发展品质是社会发展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品质,也是发展实践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依据。缺乏这些品质的发展通常是畸形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
慈善事业是惠及全球的崇高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慈善传统,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慈体现了爱的延续性,善体现了爱的广泛性。这一横一纵的寓意,正体现了本届论坛的主旨精神。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慈善事业的伟大目标,也是全球慈善人士共同的努力方向。
文章主要对法国里昂市古城列入人类世界文化遗产,以及这一举动对里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所谓法理,一般是从“法律之理”“法治之理”等角度和视野对法律的概念和关联性事物所进行的最为直观的理解和分析,也就是日常所谓的“法之理”这一简单而又朴素的表述。法理之中蕴含着法律的内在精神、反映着法治的固有品质且契合着世间万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彰显着法律秩序的本原和本质。法理泛在是紧扣当下法学研究进入法理时代这一命题所展开的更为抽象化和更具哲学性的表述。法理泛...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