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介绍了全球农业价值链的概况和图景,分析买方驱动、卖方驱动、综合型和协调组织推动型价值链模式的各自的优势和弊端,提出全球治理视角下以六种模式协同参与的农业价值链。从其概念与类型出发,探讨跨国投资、治理形式及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农业价值链的深远影响。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价值链结构黏性,价值链结构黏性主要由价值链纵向分解的分工制度惯性形成;第二,价值链结构黏性形成机制。价值链结构黏性的存在是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障碍的主要原因, 价值链结构中不同功能企业的能力差异及领先企业的战略形成并强化了价值链结构黏性;第三,价值链结构黏性下中国企业价值链升级策略选择。
本文建议以乡镇村为基本单位,以有利于地方主管充分发挥行政权。选定具有加工潜力的农产品,集合邻近地理环境相似地区的生产者,扩大经营规模,并且建立一套合乎消费者安全需求而严格管控栽种环境的生产技术与模式。再以农民团体为中心成立农业企业,主导生产过程往农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发展成产、销、制合一的经济体。发展农业的同时,配合公共设施等硬件建设,规划整个农业生产区成为...
全球价值链将发展中国家当地的生产者推入国际化市场中,将原材料生产商与最终消费者相联系,中国依靠自身对产品生产的资源禀赋和人口红利优势,跻身于由美日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西部弱生态地区在区位和资源禀赋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等方面存在相对优势,因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而中国长期以来被“锁...
本报告的目的是介绍一套全新的环境核算体系。该体系结合了目前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的一些前沿学术成果,可在国家、产业、产品层面以及国家间、产业间系统地追溯全球价值链中的排放、污染以及价值的产生、转移和分配。该体系不仅可以用来测算不同贸易方式下实现GDP的潜在环境成本,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其排放或污染之间的...
随着北京市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京津冀协调发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大背景下,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京郊已经失去了继续通过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发展的机会。2014年京郊仍有44万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存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附加值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农民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与城市居民在收入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亟须改变“户自为战”的农业发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